中醫常識

按三道穴位 冬季養生活血御寒

溫暖的夏季流水潺潺, 嚴寒的冬季滴水成冰, 這就是“寒則凝, 溫則行”。 身體的血液流動、經絡運行與此有相似之處。 建議大家不妨多按摩大椎穴、合谷穴和足三里這三個穴位, 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御寒保暖的目的。


按三道穴位 冬季養生活血御寒

大椎穴這個穴在脖子后面最突起的骨頭下面, 腰椎疼痛可以搓擦腰部, 脊柱是針灸學中督脈循行的部位, 督脈可以調節全身的陽經, 按揉頸腰可以疏通督脈經絡調暢氣血, 具體操作是兩手搓熱緊按頸腰部, 用力搓30次左右。 有頸椎病的患者可以經常揉按大椎穴。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 該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 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若突起骨不太明顯, 讓患者活動頸部, 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 約與肩平齊。

合谷穴和足三里這兩個穴都是陽明經穴, 陽明是多氣多血之經, 對于經絡氣血的通暢關系重大。

如果能每天堅持按摩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還可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


按三道穴位 冬季養生活血御寒

取穴方法:

合谷穴位于人體的手背部位, 第二掌骨中點, 拇指側。 (或在手背, 第一、二掌骨間, 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

再介紹一種簡易找法: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 位于骨頭延長角的交點即是此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 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 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 由此再往外, 斜下方一點之處, 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 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 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 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 距脛骨前嵴1橫指, 當脛骨前肌上。 取穴時, 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 在腓骨與脛骨之間, 由脛骨旁量1橫指, 該處即是。


按三道穴位 冬季養生活血御寒

取穴方法:
拇指、食指合攏, 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 或拇指、食指張開, 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 拇指下壓處取穴。

另外, 天氣轉涼氣溫下降, 血管容易收縮, 血壓就容易波動, 血壓的變化很容易出現腦出血或者是腦梗塞, 也就是中醫說的中風。 所以經常按摩這三個穴位對于保護心血管也有好處。

有中風病史的人必須保暖, 根據情況配合功能康復,

藥物的服用一定要按時按量, 有條件的可以定期泡溫泉, 水溫與體溫保持平衡即可, 這些措施都有利于疏通經脈、調和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