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
每年11月23日或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40°時為小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10月中, 雨下而為寒氣所薄, 故凝而為雪。 小者未盛之辭。 ”這個時期天氣逐漸變冷,
小雪時節, 天已積陰, 寒未深而雪未大, 故名小雪。 這時的黃河以北地區會出現初雪, 雖雪量有限, 但還是還是給乾燥的冬季增添了一些濕潤。 空氣的濕潤對於呼吸系統的疾病會有所改善。 但雪後會出現降溫天氣, 所以要做好禦寒保暖, 防止 感冒 的 發生。
小雪節氣的前後, 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 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 特別是那些患有抑鬱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 所以在這個節氣裡患有抑鬱症的朋友們要學會在光照少的日子裡調養自己。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出現七情變化, 這種變化是對客觀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 屬正常的精神活動, 也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 一般情況下並不會致病。 只有在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 才會影響到人體的正常生理, 使臟腑氣血功能發生紊亂, 導致疾病的發生, 正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說明, 人的精神狀態反映和體現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動,
在我國小雪節氣是寒冷開始的標誌。 此節氣時, 黃河流域一般開始下雪。 在我國南方, 特別是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帶, 此時是明顯的深秋氣候, 秋風瑟瑟、氣候乾燥, 早晚與中午相差幾乎10℃, 人們開始穿上長袖衣服, 或要加上外套。
南方的此節氣正是深秋氣候。 中國傳統保養法裡有句“春捂秋凍”的名言, 其意是春日到來時不要急忙脫去寒衣, 秋日開始轉涼時宜慢慢增加衣服來逐漸鍛煉機體抗寒能力,
同樣這“春捂秋凍”也引申至飲食養生上, 也就是進入秋寒時, 不宜一下子進入大補之中。 因為南方此時還是秋燥氣候, 人體還剛在秋暑或秋高氣爽狀態中逐漸轉換過來, 腸胃功能不宜進食膩滯滋補太強的食物, 而應平淡過度。 此節氣的調節最宜食用苡實, 它有健脾止瀉、益腎固精、補中益氣和滋養強壯的功能。 尤其是養生的湯品更宜平補清潤, 因此時節還是秋燥為主氣。 中醫認為“燥勝則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