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身體裡這種“氣”決定壽命長短

記得曾有人講過古代選武將的故事, 古人在選武將的時候, 除了看一個人的文治武功外, 最後還要看這個人的身體, 重點就是看這個人的腰部腰眼的地方, 是不是圓隆隆的鼓出來。 如果是這樣的, 就表示這個人的腎氣很足, 當他在危急的時候, 就能發出很大的力氣, 能夠臨危解決很多問題。 否則, 就沒法用出很大的力氣來。 由此可見, 古人在看一個人是身體素質時, 是很注重這個人的腎氣是否強盛的。

一個人的發育, 也是以腎氣的生長為標誌的。 如《黃帝內經》中講, “女子七歲, 腎氣盛…, 二七而天癸至…,

三七腎氣平均…, 七七任脈虛, 太沖脈衰少, 天癸竭……。 丈夫八歲, 腎氣實…, 二八腎氣盛…, 三八腎氣平均…, 五八腎氣衰…, 七八肝氣衰, 筋不能動, 天癸竭, 精少, 腎臟衰…”。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腎氣生長衰竭的過程。 腎氣有餘, 腎氣衰竭得慢, 則人體的壽命就應該會相對較長一些。

一個人的壽命長短, 跟此氣強弱有關!

因此, 人們才有這樣一種說法, 腎其實就是人體的一個健康銀行, 而且這個銀行裡的錢——腎氣, 它是只出不進的。 當腎氣最後衰竭的那一刻, 生命也就隨之終止。

腎氣, 形象的說, 就是父母在個人身體裡的一筆健康財富, 它是決定人身壽命的一筆健康財富。 剛出生時, 它是一團混元之氣, 密實的存在於腎內, 基本不被調用的。 這個時候, 嬰兒的大小便基本都是無意識狀態的, 他們的食物也都是甜味的奶水、奶粉等。 當稍微大一些的時候, 嬰兒開始吃米粥等食物了, 這團混元之氣——腎氣就開始緩慢的散開。 這時的食物中就開始有鹽了, 腎氣也開始被調用出來。 嬰兒的大小便他們開始會有些反應的(雖然不會說,

但細心的人還是可以發現他們在大小便之前都會有些變化的), 食量也開始明顯的增長。 這是因為當腎氣開始調用出來時, 體內各臟腑器官的功能就開始健全、旺盛起來。 中醫講, ‘腎是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的’, 五臟強盛則腎精就會越來越多, 直至滿則溢。 當五臟六腑之精受納於腎中後, 腎氣與腎精就會相互彌散, 直至女子三七二十一歲左右、男子三八二十四歲左右, 腎氣與腎精才會達到和諧的均衡分佈並充滿整個空間, 這時的人可以說是生命力進入最旺盛時期的時候。

之後, 人體就會進入一個衰退期, 即女子五七三十五歲左右、男子五八四十歲左右, 人體的腎氣因為之前的耗用, 開始慢慢減少,

隨之五臟六腑的機能也開始減退, 可讓腎受納並藏之的精就越來越少了。 這時的人體隨著腎精、腎氣的衰減, 尤其是腎氣的衰減, 人體生命活力也明顯的下降。

可以說, 人體的腎氣從混元之氣打開的那一刻開始就在不斷的被調用、消耗。 在生命的前半生, 因為有五臟六腑之精不斷的填充於腎中, 腎氣與腎精相互交融, 腎氣在不斷的逐漸擴散開來, 直至與腎精一起充滿整個空間, 因此這時的生命力看起來是越來越強的, 但腎氣的消耗卻是一直未曾停止的。 終於, 巔峰期過後, 腎氣開始不足以填充滿整個空間時, 身體的衰相即漸漸顯現出來。 以致, 五臟六腑的功能亦隨之下降, 五臟六腑之精可受納並藏於腎中的也越來越少了。

腎精、腎氣就開始進入一個明顯可見的衰減軌道了。 最終, 在腎氣最後被消耗掉的那一刻生命就結束了。

現代很多過勞死的人, 就是因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 對自身的腎氣耗用過度了。 雖然他們平時也在進補, 但補益的都是五臟六腑之精, 而腎氣卻是無法補益進去的, 除非是那種修行人, 真正的能做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 才能從大自然中補益這人身的真元之氣。

如果大家沒有這種修行之能, 要保持腎氣的相對充足, 唯有的方式就是平常注重減少對腎氣的消耗, 對身體的使用也保持著節‘儉’。 節儉使用身體可概括為三個字“ 不強力”!(透支身體的工作、生活就是強力;與人較力一次性用力超過身體承受範圍也是強力;過度縱欲也是強力;熬夜也在強力的範疇內……)

腎為人體的先天之本, 為人體生命的‘體’, 有了它才有了後天的生命活動, 也就是人體生命的‘用’。 ‘體’之不存, ‘用’將不再。

人身壽命短長之匙在乎人體腎氣, ‘儉’用腎氣就是壽元增長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