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益壽

別做時間奴隸 放慢養生

偶爾學會放下時間, 用“慢”幫助自己調養身體對於健康有非常大的幫助。

義大利一個慢調生活組織提議設立“國際慢調生活日(SLOWDAY)”。 而美國記者卡爾·奧諾雷創建的“找回你失去的時間”運動從4年前開始每年都要舉行時間大會, 並向美國國會建議將每年10月24日命名為“官方無手錶日”。 他們號召人們扔掉鬧鐘和手錶, 找回那些被工作擠佔掉的業餘時間, 尋求一種悠閒的生活方式, 可以讓人們充分享受自由, 享受高科技文明的便利, 而不是做時間和技術的奴隸。

“時間就是生命, 時間就是金錢”, 美國人佛蘭克林的這句名言激勵了幾代人,

忙忙碌碌的生活節奏已經被大多數人所認同。 但是現在, 許多人逐漸意識到, 過度忙碌是不健康、不科學的生活方式, 因此一種宣導“慢生活”的生活方式悄然興起。

慢生活提倡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設置減速器和轉換器。 比如, 在頻繁出差的空閒, 帶上妻子到郊外度假;在經常加班的時候, 給自己到網上訂購一些新奇的食物, 在辦公室辦一個室內“野餐會”;在孩子學習不適合很緊張的時候, 帶孩子去郊外看日出, 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地平線”。 在享受這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時, 能使心靈得到放鬆, 更好地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使自己能享受一種健康的高品質的人生。

慢生活沒有固定的模式, 敢於冒險的人可以去爬珠穆朗瑪峰;渴望平淡的人可以讓妻子休息一天,

自己去超市買菜做飯, 讓妻子知道自己的廚藝也不比她差;對於經常加班的人, 更容易操作的就是少熬一夜, 多睡一會兒懶覺;每天按時上班的人, 不妨為自己的遲到撒個小謊:“今天不幸趕上堵車了”。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 忙碌的時候, 感覺一分一秒都在工作、思考人生, 只有這樣才覺得人生最有意義, 結果越忙越停不下來, 甚至恐懼節假日的到來, 甚至每到黃金周, 都不知道不加班、不出差該怎麼樣安排自己的生活。 慢下來以後, 才意識到, 原有的生活居然都被一個個緊湊的日程“侵佔”掉了, 侵佔了一個個可以看日出的早晨, 失去了一個個可以看星星的夜晚。

一個忙碌的父親, 在享受慢生活之後, 發現自己竟然幾年沒有參加過孩子的家長會了, 於是, 他決定帶孩子去拜訪老師, 親自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一個忙碌的職場女性, 慢下來以後, 意識到自己的朋友圈裡幾乎沒有未成家的了, 想約出一個女伴一起逛街, 居然非常難。 於是, 她決定招呼親朋好友, 趕緊幫自己張羅一個。

一個忙碌的老人, 辛辛苦苦幫女兒帶孩子, 等外孫子上了幼稚園, 打開通訊錄, 想聯繫老同事, 才發現一些人的電話已經辦了停機, 隨後, 托人輾轉打聽, 竟然發現是因為看孩子的時候太忙了, 把人家搬家留給她的新號碼丟掉了。

享受並能堅持慢生活的人不一定要有多少錢, 但是經常能用“夠花了”來安慰自己;他們不一定不想在事業上再創一個輝煌,

但是學會了讓自己無聊一天, 把手機也換換角色, 打一天的遊戲;他們不一定想懈怠, 但是寧願休個長假, 哪怕被領導罵, 也不想365天, 天天加班, 年年當先進工作者。 只有學會享受慢生活, 你才有可能放棄“完美主義”的思維方式, 不再苛求自己去滿足所有人的要求, 卻忽視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

放眼看世界

義大利有32個“慢城市”

反對快節奏生活的運動最早誕生於1986年的羅馬, 是為了抗議在著名的西班牙廣場紀念碑的臺階旁建立速食店。 反對者們以“慢餐”命名自己的組織, 提倡放慢腳步, 享受生活, 慢慢品味食物的美味。 現在, 這個協會已經在世界上42個國家擁有7.5萬名會員。

後來, 他們從“慢餐”出發創造了一個全新概念, 即“慢城市”, 提出建立一種新的城市模式。 在這裡, 有更多的空間供人們散步, 有更多的綠地供人們休閒娛樂。 人口只有1.5萬的義大利小城布拉成了這一運動的先鋒。 目前, 義大利的32個小城成功推行了這一模式。

美國有個“慢學校”代表

隨著“慢城市”的興起, 應運而生的是“慢學校”。 這些學校提倡沒有競爭的教學方式, 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時間, 反對填鴨式教學。 “慢學校”運動提倡建立一個新的教學體系, 授課時間靈活, 並根據學生的需要設置課程。 擁有大約1000名學生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伯克利馬丁·路德·金學校成為了這一運動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