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

怎麼你的孩子遠離害羞

這個機構的研究報告說, 同自信的人相比, 害羞的人的大腦在社交場合中的表現是不同的。 當處於不熟悉的場合中時, “害羞的大腦”在額葉的右側會出現更多的電流活動。 它被解釋成一種誇大的恐懼反應, 並經常伴有恐懼的生理特徵, 例如脈搏加快和肌肉緊張。 但羞怯不單純是由基因決定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 父母正確的培育方式可讓孩子更自信。

印第安那大學的伯納多・卡爾杜奇說:害羞的3個重要特徵為過分忸怩、過分消極的自我評價和過分負面的自我為中心。 這3個特徵都同自我的感覺有關。

他說, 瞭解害羞的類型意味著你可以知道如何應對自己特別的羞怯狀況。

公開型:一些人為他們在社交場合如何表現而苦惱, 或為說錯話和行為笨拙而憂慮, 以及為陷入什麼也說不出來的狀況而焦慮。

隱蔽型:這類人社交方面的笨拙從外部來看並不明顯, 但是他們會感到緊張程度逐漸增加, 遭受諸如心跳加快和肌肉緊張等生理症狀的折磨。

社交性焦慮型:這類人將社交恐懼向內轉化, 他們的內心為一些事情例如穿什麼而感到心神不寧, 同時可能還有一無所成的感覺。

報導說, 以色列的孩子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自信的, 而日本的年輕人是最害羞的。 英國和美國的年輕人則處於這兩極之間。 最流行的解釋是,

西方社會比東方社會更傾向個人主義, 因此更鼓勵個性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