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走路鍛煉哪里的肌肉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也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定期鍛煉對身體健康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鍛煉過程中大家莫過于選擇的方式就是跑步或者是去健身房進行鍛煉, 而其實走路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鍛煉方式。 從整體上來說, 正常人在走路的情況下可以鍛煉到身體上哪一部分的肌肉呢?

1、走路鍛煉哪里肌肉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運動之一,既簡單易行,強身效果又好,不論男女老少,什么時候開始這項運動都不晚。 美國心臟學會奠基人也提出:從進化論角度看,步行是人類最好的運動。

有研究指出:“如果按正確的姿勢行走,走路時,人的股三頭肌、股四頭肌以及腰、腹部肌肉等總共13塊大的肌肉群都在動。 所以走路可以鍛煉人的股三頭肌、股四頭肌以及腰、腹部肌肉。

2、走路鍛煉的功效

降低血壓,預防中風

下半身肌肉發達能夠促進毛細血管的再生,使下半身血流量增大,血壓下降,減輕腦血管的負擔。

預防老年癡呆

走路可以鍛煉抵抗重力的下肢肌肉、臀部肌肉和背部肌肉,這樣能夠刺激大腦,活化腦細胞。

增強肺功能

走路時加深呼吸,能夠預防呼吸系統疾病(感冒、支氣管炎、肺氣腫等)。

3、走路鍛煉的好處

鍛煉肌肉時,肌纖維(細胞)在做收縮和舒張運動的同時,會消耗體內大量的水分;而且,運動中出汗也可以排出體內多余的水分。 另外,肌肉運動使體溫上升,還可以改善因“寒”而“痛”的癥狀。 這和用熱水浸泡身體減輕疼痛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因此,肌肉鍛煉改善關節、肌肉和神經的疼痛,與體溫上升、消耗多余水分都是密切相關的。

走路鍛煉的強度

通過走路健身的方式肯定是好的,但走路分為散步和快走,散步無法達到健身效果,只有快走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鍛煉的作用。

美國匹茲堡大學一項研究發現,走路快的人比走路慢的人死亡率更低。 因為快走不僅對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有著很好的鍛煉效果,且相比其他運動,對身體的損害也最小。

為保證鍛煉效果,快走應至少每次40分鐘~60分鐘。 不少國家提出每天要走“6000步”或“10000步”的口號,其實就是對鍛煉時間的量化處理。 按每秒走約兩步的頻率計算,“6000步”大概就是快走40分鐘,而“10000步”則需要一個多小時。

剛開始鍛煉的人可逐漸增加時長,從快走半小時開始。 快走時,一般應使心率維持在每分鐘120~140次,且出汗為最佳。 身體狀況較好的中老年人通過快走可能達不到出汗效果,這時可以輔助慢跑,做到“走跑結合”,進而達到較好的健身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