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患病人群吃雞蛋的學問

雞蛋是營養價值高的食品, 經常食用于人體健康, 但是, 對於患病人群來說, 情況則比較複雜, 應視具體病症而定。

患病人群吃雞蛋的學問

△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較高者, 吃雞蛋有益無害

一般患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人血中膽固醇都有所增高, 所以不少人對膽固醇有恐懼心理, 害怕吃雞蛋, 尤其是認為蛋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 其實這種顧忌是不必要的。

許多學者認為, 食用蛋黃非但無害, 而且對心血管系統具有特殊的保護作用。 蛋黃中的卵磷脂對脂肪的運轉和代謝起著重要作用。 卵磷脂是一種很強的乳化劑, 可以使膽固醇和脂肪乳化為極細的顆粒, 透過血管壁, 為機體組織所利用, 不會增加血漿膽固醇的濃度。 美國的營養學家大衛斯曾用雞蛋黃來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症病人。 他從雞蛋、豬肝、奶油和黃油中提取卵磷脂, 每天給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吃4-6湯匙,

3個月後, 患者的血清膽固醇從300毫克以上, 下降到180毫克。 接著許多專家相繼研究, 分別取得了療效。 因此許多發達國家的醫學界取消了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忌吃雞蛋的禁令。 每天吃1-2個雞蛋, 補充體內對優質蛋白的需要, 是絕對有益的。

患病人群吃雞蛋的學問

△膽石症患者能吃雞蛋, 要講究烹調方法

在臨床醫療工作中, 常有膽結石患者訴說不能吃雞蛋, 吃了就發病, 並因此而“忌蛋”。

為什麼會望“蛋”生畏呢?對於膽石症患者來說, 由於膽內結石長期的慢性刺激, 加上膽汁流通不暢, 膽囊壁逐漸老化增厚, 膽囊的收縮功能日漸減弱, 患者如果進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腸道內分泌大量膽囊收縮素, 便強迫已經呈病態的膽囊, 超負荷地工作, 於是便會出現上腹部飽脹、疼痛、噁心、嘔吐、厭油等臨床症狀。 有時膽內結石可隨膽囊收縮而移動至狹窄的膽管頸部, 阻塞了膽汁的出路以致膽汁淤積, 膽內壓力增高, 誘發膽絞痛和膽囊炎的發生。 由此可見, 膽石症患者必須限制進食高脂肪、高蛋白質等油膩食物。

但是, 限制油膩食物並不等於不能吃雞蛋, 如果改革烹調方法, 像燉雞蛋、雞蛋湯、清蒸雞等還是可以吃的。 如果膽結石患者少吃一點雞蛋, 既可滿足營養需要, 又不會發生膽絞痛, 能給膽囊以應有的刺激, 及時排泄膽汁, 防止膽汁淤積和膽石形成。

△腹瀉病人不宜吃雞蛋

不少人認為, 腹瀉病人丟失了大量的營養物質, 就採取增加營養滋補身體的方法, 大量食用雞蛋, 其實這是不好的。 腹瀉病人由於體內消化液分泌減少, 消化酶的活動下降, 體內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喝物代謝紊亂, 腸道蠕動亢進和固有食物同化功能受影響, 小腸對水和營養物質的再吸收功能發生障礙,

大量的營養物質經消化道排出體外。 這期間, 不但起不到滋補身體的作用, 反而會進一步導致病情加重。 所以, 在腹瀉期間, 病人不宜食用雞蛋。

△發燒病人吃雞蛋如“火上加油”

雞蛋主要含有卵蛋白和卵球蛋白, 是一種完全蛋白質, 99.7%能被人體吸收。 進食後能產生“額外”的熱量, 這種“額外”熱量可高達30%, 發燒的病人(特別是孩子)吃雞蛋, 能使機體內熱量增加, 熱量無法散發, 如同“火上加油”, 會燒得更厲害。 所以, 發燒的病人不宜吃雞蛋, 應多飲水和含鹽的清涼飲料,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少吃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 待燒退後, 再吃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