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大田基黃[圖]的功效與作用

近期各大電視頻道推出各種養生節目, 飲食節目也推出特色養生食療方法, 在方方面面都顯示出養生的觀念逐漸在人們的認識中加深,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養生的藥材大田基黃[圖]。

【別名】 星宿菜、赤腳草、紅根草、紅根子、紅腳菜、紅梗草、黃腳雞、黃鱔草、矮桃草、散血草

【來源】 為報春花科排草屬植物 紅根排草 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 以 全草 入藥。 夏、秋採收, 洗淨, 曬乾, 切段或紮把備用。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 高30~70釐米。 根狀莖細長, 棕紅色, 有匍匐枝。 莖直立, 柔弱, 常分枝, 淺褐色, 基部帶紅色, 有黑色小點。 葉互生, 具短柄, 葉長橢圓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

長4~9釐米, 寬1~2釐米, 兩端漸尖, 全緣, 上面綠色, 有黑色腺狀斑點, 下面淡綠色, 中脈稍突出。 5~7月開花, 總狀花序頂生, 細長柔弱, 長達10釐米, 稍有腺毛;花梗長1~3毫米;苞片三角狀披針形, 長約2毫米;萼片長約為花冠之半, 鈍頭, 邊緣有緣毛, 膜質, 中部有黑色點;花冠深5裂, 白色, 裂片卵形;雄蕊5, 短於花冠;花柱稍短於雄蕊。 朔果小球形, 果梗長於朔果。

【生境分佈】 生於山坡、溪邊、低草叢潮濕地。 分佈于我國華東、中南各省區。

【性味】 微苦、澀, 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 活血調經。 用於感冒, 咳嗽咯血, 腸炎, 痢疾, 肝炎, 疳積, 瘧疾, 風濕關節痛, 痛經, 閉經, 白帶;乳腺炎, 結膜炎, 蛇咬傷, 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 鮮品搗爛敷患處。

【附方】 1、細菌性痢疾:大田基黃1兩,

魚腥草、鳳尾草各7錢, 水煎服, 每日2劑。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出處】 本品始載《植物名實圖考》, 原名紅絲毛根。 吳其浚曰:"紅絲毛根, 產饒州平野。 褐莖高尺餘, 就莖生枝。 葉如薄荷葉, 淡青無齒。 枝端開花成穗, 細如粟米, 青白色, 長三四寸, 嫋嫋下垂。 "綜上所述, 並觀其附圖, 與報春花科紅根草極相似。

對於大田基黃[圖]的功效與作用大家應該知道了吧, 大田基黃[圖]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是很常見的中藥藥材, 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