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中藥降血脂藥物有哪些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中藥的神奇之處吧, 中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可以起到很好的養生功效和保健的作用, 此外中藥還可以起到美容養顏和減肥瘦身等功效呢, 所以中藥深受人們的喜愛, 中藥在降低血脂上面的作用也是很明顯的, 下文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中藥降血脂藥物有哪些。

虎杖 藥用其根, 性微溫, 具有活血通經和利濕功能, 傳統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黃疸、閉經、痛經等。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 虎杖含蒽醌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多種成分, 從其根莖中可提取具有降血脂成分的白藜蘆醇苷等。 有關實驗證明, 虎杖有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柴胡 藥用部分為柴胡的根或全草, 味苦, 性微寒, 入肝、腎二經。 主要成分為柴胡酮、植物甾醇、脂肪酸、柴胡皂甙, 具有疏氣、解鬱、散火之功效。 其中柴胡皂甙具有降血脂作用。

澤瀉 藥用部分為乾燥的塊莖,

性味甘鹹寒, 歸腎、膀胱二經。 主要成分為揮發油, 內含糠醛, 其乙醇提取液含生物鹼、植物甾醇及天門冬素, 其水及苯提取物有抗脂肪肝成分。

大黃 藥用其乾燥根莖, 性味苦寒, 歸脾、胃、大腸、肝、心包五經。 該藥具有瀉熱通便、破積行淤、清濕熱等功能。 大黃主要含兩種成分:一為蒽醌衍生物, 約為2 %~4%, 包括大黃素、大黃酚、大黃酸、蘆薈大黃素等;二為大黃鞣苷類, 主要為葡萄糖沒食子鞣苷。 此外, 大黃中還含有游離沒食子酸。 蒽醌衍生物在體內易於吸收, 口服後血中濃度2~3小時達高峰, 其後慢慢下降, 最後由膽汁、糞便排出。 同時, 大黃能引起腸管收縮, 分泌增多而產生瀉下作用。 大黃有降血壓、降膽固醇作用。

薑黃 藥用其根莖,

味苦辛, 性溫, 歸肝、脾二經。 主要成分含揮發油, 例如薑黃精、去氫薑黃精、薑烯等。 薑黃能宣通血中之氣, 使氣行而血不壅滯, 且有通經止痛之功效;能增加膽汁形成和分泌, 使糞便中排泄的膽酸和膽固醇增加。 雖然薑黃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較弱, 但較持久。 薑黃還能增加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 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但需注意的是, 藥理研究發現, 薑黃有興奮子宮的作用, 能使子宮收縮, 因此, 懷孕婦女慎用。

靈芝 藥用其子實體, 性溫, 味甘淡。 靈芝含甾醇、生物鹼、蛋白質、多糖、類等。 具有益精氣、強筋骨之功效。 主治精神疲乏、心悸失眠、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腦血管硬化等。

人參 藥用其乾燥根, 味甘微苦性微溫, 歸脾、肺二經。 人參含有多種藥用元素,

人參中的人參甙能抑制動物高膽固醇血症的發生, 當高膽固醇血症發生時, 能使膽固醇降低。 但需注意, 人參為補虛證之要藥, 實證慎用;收縮壓超過24千帕者不宜使用;發熱時不用;防其助火;小劑量對中樞有興奮作用, 大劑量則起麻痹作用;本品習慣上不與藜蘆同用。

山楂 藥用其乾燥成熟果實。 味酸甘, 性微溫。 山楂果實含山楂酸、蘋果酸、枸櫞酸、咖啡酸、內脂、脂肪、金絲桃苷、解脂酶、鞣質、蛋白質、槲皮素、核黃素、胡蘿蔔素、糖類及維生素類等多種成分。 藥理研究發現, 家兔連服山楂製劑3周後, 血清膽固醇顯著下降。 山楂與菊花、丹參、元胡、銀花、紅花、麥芽等配伍, 可用于治療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所致之胸悶隱痛。

在上面的文章裡面我們介紹了中藥的多種好處, 我們可以採用中藥來起到預防疾病和治療疾病等功效, 中藥在降低血脂上面功效顯著, 上文為我們詳細介紹了中藥降血脂藥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