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吃燙的習慣 必須要改改了!

剛沏好的熱茶、剛出鍋的餛燉湯、涮鍋里咕嘟咕嘟滾燙的涮肉……

在吃喝的問題上, 很多人都講究“趁熱吃、趁熱喝”,

尤其是請客吃飯時, 常常會客套一句:趁熱吃。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 吃熱的、喝熱的不僅吃到胃里暖暖的, 還有助于保護腸胃。

實際上在消化科醫生看來, 吃燙的習慣必須要改改了!

消化道是個傻瓜器官

相對于其他器官, 消化道中的食道、胃是個“傻瓜器官”, 往往被燙傷后, 你還不知道。 比如, 吃東西時如果被燙到嘴, 很多人會趕緊把它咽下去, 覺得這樣就不燙了。 這是因為相比于嘴巴和皮膚, 食管對溫度并不敏感,

就算被燙到了, 也沒太大感覺。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李恕軍介紹, 食道、胃等消化器官的人體“感受度”比較差, 對溫度不像皮膚感知溫度那樣敏感, 所以即使食道燙傷了, 人體也很難有知覺, 即使出現微小病變也并不容易被我們察覺。 很多人往往已經出現吞咽困難、食道狹窄了, 去檢查才發現已經是食道癌了。

很多國人愛吃燙食, 如剛沏好的茶水、剛出鍋的餃子、剛從火鍋里撈出的涮肉……每一口燙嘴的食物, 都會對食管、胃帶來一次傷害, 而且你卻毫不知情。 甚至有些人還特別喜歡這種“嘴上吃著燙, 胃里熱乎乎”的感覺。 如果真有一天你感覺到食管有異常, 那可能已經有病灶了。

趁熱吃非常傷食道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在最新出版的《柳葉刀·腫瘤學》雜志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

飲用65℃以上的熱飲, 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其實不僅是熱飲, 趁熱吃也有同樣的危害。

李恕軍醫生介紹, 食管的表面, 覆蓋著嬌嫩的黏膜, 食物的溫度對它有很大影響:10℃~40℃最合適;50℃~60℃勉強能耐受;65℃以上, 會造成燙傷。 不要覺得65℃溫度很高, 一顆熱餃子就能超過這個溫度。

食道是咽和胃之間的消化管, 也是消化道的起始段。 吃的食物都要通過食道的蠕動才能抵達胃部。 自吞咽開始, 至蠕動到達食管末端進入胃部, 這個過程大約需要9秒鐘。 這就意味著, 我們食道要經過9秒鐘被燙的“夢魘”。 食物溫度過高, 會灼傷食管黏膜并使之出現炎癥、壞死,

長期下去就有可能發生癌變。

眾所周知, 潮汕人愛喝功夫茶, 傳統意義上的功夫茶講究一個“燙”字, 泡茶的水是沸水, 喝的時候要保證一定的高溫。 但人的食道黏膜只能耐受50℃~60℃的溫度, 過燙的茶容易燙傷食道黏膜, 長期飲用, 損傷的黏膜還未完全修復又被燙傷, 這個過程可能會導致癌癥。

中國癌癥統計數據報告顯示, 潮汕地區是食管癌的六大高發地區之一, 這與潮汕人民愛“趁熱”喝功夫茶的習慣, 密不可分。

吃得涼一點有好處

很多人擔心吃涼了會肚子不舒服, 從小就給孩子吃燙食, 從而養成了吃燙食的習慣。 其實, 這是人體的一種自我錯覺, 因為一直以來就以為吃熱食對胃好, 加上胃部本身是個“傻瓜器官”, 所以自我感覺熱食舒服,

屬于自我感應產生的胃部錯覺, 有時候從生理層面來說, 胃部并非對涼食有那么大的反應。 從胃部生理來看, 食物涼一涼再吃反而對消化道、腸胃是一種保護。

很多時候, 東西很熱就吃下去, 最后導致了滿嘴都是燙的泡。 其實趁熱吃, 也吃不出食物的美味, 涼一下, 口感會好一些。 其實只要溫度適中, 一般是不會出現腸胃不舒服、鬧肚子等現象的。

那么吃東西、喝水, 多少溫度才合適呢?最適宜的溫度就是不涼也不熱, 我們的嘴唇剛好能感覺到它是溫的, 這就是最適宜的。 平時吃東西的時候, 不要太著急, 放一放, 涼一涼, 用嘴巴抿一下, 覺得不燙了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