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生吞魚膽明目還是奪命

◎鐘凱(食品安全博士)

魚一向是餐桌上的寵兒, 但如果吃魚的方法不對, 有時候它也會變成食品安全問題。 除了喉嚨會被魚刺卡住, 還有更危險的情形需要提防——魚膽中毒。

魚膽中毒可謂“中國特色”, 多數發生在長江以南的省份, 也包括港澳臺地區, 在東南亞和日韓等中華文化波及地區也時有發生。 由於沒有特效藥, 魚膽中毒死亡率曾高達20%左右, 是僅次於河豚魚的殺手。

幾克膽汁就能毒倒成年人

不同種類的魚的魚膽毒性不一, 不同的人也有個體差異, 因此最終導致中毒的劑量也不相同。 對一般的成年人來說,

幾克膽汁就能導致中毒, 如果是4到5斤重的大魚, 吃下1個魚膽就能導致中毒。

中毒後, 病人一般很快就會發病, 初期症狀是類似吃壞肚子的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 但隨後就可能出現肝腎受損, 之後會逐漸出現急性肝壞死、腎衰竭、腦水腫、心肌損傷等嚴重症狀, 最終導致死亡。 有的患者雖然救活了, 但因神經受損, 會導致癱瘓、大小便失禁, 遺憾終生。

至於傳說中的魚膽明目, 更是危險。 如果膽汁滴到眼睛裡, 會導致結膜炎、視力減退。 而這樣還算好的, 曾經有人在剖魚時不小心弄破苦膽, 濺到眼睛裡, 最終導致了失明。

那麼魚膽裡的毒素究竟是什麼呢?人們曾經懷疑魚膽裡有某種氰化物或生物毒素, 直到上世紀90年代,

日本人首先從魚膽中鑒定出一種叫做鯉醇硫酸鹽的有毒化合物。 同時, 魚膽中還發現了鯉醇、脫水鯉醇等化合物。

後來的研究證實, 鯉醇硫酸酯鹽是魚膽中毒的真凶。 這種物質不怕熱, 也不怕酒精, 因此不管生吃、熟吃還是泡酒, 都會導致中毒。

以訛傳訛的魚膽治病傳說

中國傳統醫學典籍中確實記載了各種魚膽的功效, 比如清熱、解毒、明目, 甚至壯陽等作用, 因此常有人生吞魚膽治病。 同時, 各種中醫典籍如《本草綱目》、《千金方》等還明確記載魚膽無毒。 其他中醫書籍、地方藥物志、民間驗方將這些資訊抄來抄去, 最終讓“魚膽無毒”成了民間常識, 甚至有些正規的中醫大夫也這麼認為。

正因如此, 人們普遍對魚膽缺乏警惕性,

吞膽中毒甚至致死的事件時有發生。 事實上, 動物實驗證明, 魚膽只有輕微的鎮咳祛痰和降血壓作用, 且效果並不明顯。 而且和魚膽的毒性比起來, 食用魚膽治病完全是在“飲鴆止渴”。 達到魚膽的所謂治病功效時, 你攝入的魚膽劑量已經會讓你中毒了。 而且, 生食魚膽還存在寄生蟲感染的風險, 即使泡酒食用也不能保證安然沒事。

毒魚膽全部來自鯉科魚類

不過, 有學者用不同的魚類膽汁做實驗, 發現並不是所有魚膽都有毒。 已知的十多種有毒魚膽全部來自鯉形目鯉科, 包括常見的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和鯽魚、翹嘴鮊、團頭魴(武昌魚)等。 因此, 吞任何鯉科魚類的膽都是很危險的。

如果按毒性來排序, 最毒的是鯽魚,

接下來是團頭魴、青魚、鰱魚、鱅魚、翹嘴鮊、鯉魚、草魚。 但由於草魚個頭大、膽汁多、容易購買, 所以魚膽中毒的患者有80%是被草魚放倒的。

至於看完科學解析後還是不聽勸誡, 寧願相信所謂“老祖宗的智慧”, 仍舊一意孤行要吃魚膽的人, 建議選擇烏魚、鯰魚的膽。 不過, 雖然這兩種魚的膽吃了不會中毒, 但也很容易感染寄生蟲, 還望三思後行。

其實說到底, 大家還是對食物存在誤區, 食物不是藥物, 治病還得找專業的醫生才行, 民間偏方並不靠譜。 如果身邊有人誤食了魚膽, 出現食物中毒症狀, 一定要趕緊催吐、洗胃, 並儘快到醫院尋求正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