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喝酒推不掉?專家教你必備技巧

春節期間, 親朋好友、同事熟人一起吃飯, 喝上一杯似乎難以避免。 要是遇到關系好的, 長夜敘談, 大喝一場也有可能。 那么, 怎樣喝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傷害身體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州消化疾病中心主任醫師周永健提供了一些必備小技巧。

喝酒前:

切勿空腹飲酒

周永健提醒, 切勿空腹飲酒, 因為空腹喝酒時, 酒精會很快被胃吸收, 人很容易喝醉。

喝酒前喝一杯牛奶, 最好是喝純奶或者含糖的, 不僅可預防酒醉性胃炎和脫水癥, 還可促進乙醇分解, 保護胃黏膜。 還可以先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再喝酒,

因為脂肪不易消化, 可以保護胃部, 防止酒精滲透, 還可以使乙醇在體內吸收時間延長。

喝酒時:

啤酒不要喝泡沫

周永健建議, 喝酒宜慢不宜快。 飲酒后五分鐘乙醇就可進入血液, 30~120分鐘時血中乙醇濃度達到頂峰。 飲酒快則血中乙醇濃度升高得也快, 很快就會出現醉酒狀態。 若慢慢飲入, 體內可有較多的時間把乙醇分解掉, 乙醛的產生速度就會比較慢, 相對沒那么容易喝醉。

他建議, 喝酒時不要和碳酸飲料如可樂、汽水等一起喝, 因為這類飲料中的二氧化碳會加快身體吸收酒精的速度。 喝啤酒, 也須待啤酒沫落下以后再喝。 因為啤酒的泡沫其實就是二氧化碳, 可以加速酒精吸收, 還會導致腹脹。 至于白酒, 不可一飲而盡,

而應分成幾口喝。

喝酒后:

緩解身體不適

俗話說“酒后吃甜柿子, 酒味會消失”。

周永健建議酒后可以吃一些甜點加水果。 甜柿子之類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果糖, 可以使乙醇氧化, 使乙醇加快分解代謝掉, 甜點心也有大體相仿的效果。

溫馨提示:

喝酒注意事項

1.酒不宜與藥物同用。

都說“酒后不吃藥, 吃藥不喝酒”。 如頭孢類藥品和酒精結合, 容易產生“雙硫侖”反應。

簡單地說, 藥物抑制了酒精的代謝, 從而導致乙醛在體內蓄積, 引起乙醛中毒反應, 導致出現面部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若出現呼吸抑制、心肌梗死等嚴重癥狀, 須立即送到醫院治療。

2.酒后不可以喝濃茶解酒。

酒醉后可以喝點淡茶, 茶葉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但濃茶中的茶堿可使血管收縮, 血壓上升, 反而會加劇頭疼。 建議酒后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一碗面條等。

3.酒后不能馬上洗澡。

洗澡時人會出汗, 體內水分流失后血液中的酒精濃度便會增高, 而熱水促進了血液循環, 往往容易引起醉酒。

洗熱水澡還會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 引起昏厥, 如果本身就是高血壓患者, 還有可能發生中風。

4.酒后催吐當心致命。

有的人以為在喝醉后嘔吐出來會舒服一些, 因而故意催吐, 但其實這種做法十分危險。 因為醉酒后催吐, 非常容易造成食管下端和賁門周圍的黏膜組織出現撕裂傷, 導致大量嘔血。 醉酒后嘔吐劇烈的人, 如果嘔吐物伴有鮮紅色血性液體, 應當禁食, 并立即就診。

此外, 如果人處于醉酒狀態下發生嘔吐, 一定要將其擺為左側臥位, 并幫助其清理口腔異物, 以防嘔吐物堵住氣管造成窒息。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袁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