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一歲寶寶只長了兩顆牙

一歲寶寶正處在一個牙齒發育階段, 這個時候就會觀察到自己寶寶的牙齒在逐漸的長出來, 如果是只長出來兩顆牙齒就不是一個正常的情況, 這可能就是由于發育延緩所引起的一種表現, 也可能是由于寶寶牙齒出現一些問題, 無論是哪種病情原因都是應該要得到確診以后才可以進行下一步治療。

其實, 早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之前, 媽媽就可以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 給予糊狀的食物, 比如牛奶麥片和稀粥, 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寶寶的營養, 還能促進寶寶萌牙。

大概8~12 個月之時, 寶寶的上頜又會長出兩顆牙齒甚至更多。 此時寶寶的營養需求越發的高, 在這個時期媽媽應該給予寶寶更多的選擇, 比如肉泥、肉末、西紅柿、豆腐等等。 但是寶寶如果咀嚼能力不好, 寶寶的消化功能又薄弱, 塊狀的食物沒有經過牙齒的碾碎進入消化系統, 營養物質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

因此家長在這個時期, 要有意識的用固

寶寶在9~13個月時上頜的側門牙萌出, 10~16個月時下頜的側門牙也將萌出。 寶寶在這個時期開始慢慢地適應固體的食物, 腸胃的消化機能也漸趨成熟。 媽媽在這個時期可以給予寶寶固體的食物, 比如水蒸蛋, 蔬菜之類的。

大概在13~19 個月的時候, 寶寶會萌生第一顆乳磨牙(大牙)。

除了先天遺傳因素之外, 后天環境也可能間接造成長牙緩慢。 就拿早產兒來說, 他的長牙時間就必須先扣除早產時間, 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比較準確。

如果是胎齡30周就出生的早產兒, 那么長出第一顆牙的時間就必須延后10周(通常是出生后6~8個月時)。 另外, 凡是出生體重過輕的嬰兒, 也很可能出現長牙較慢的問題。

唐氏癥、腦下垂體分泌異常、外胚層發育不全癥候群等, 都有可能造成幼兒長牙的速度有所差異, 必須通過抽血檢查才能確定真正的病因。

如果孩子的乳牙出現高低不一的情況, 則很有可能是牙齒受到過外力撞擊, 導致與牙齒相連的韌帶壞死, 而以新生骨頭取代(骨沾黏), 從外觀看來只是某顆牙齒生長較慢, 實際上卻會影響到恒牙的萌發。

如果幼兒乳牙提早喪失, 牙齦表面便會生成結締組織, 一旦恒牙此時還未充分成長, 就會受到壓迫而導致恒牙出牙較慢。 另外,

有時幼兒所服用的藥物會讓牙齦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