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炒松殼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炒松殼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說法, 正確的叫法應該是炒枳殼。 炒枳殼可以分為清炒和麩炒兩種, 不管是哪一種炒, 炒枳殼都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炒枳殼是一種涼性藥材, 許多不熟悉中醫醫理的朋友可能對於炒枳殼都不太瞭解, 今天就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炒枳殼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 一起來看看吧!

【炮製】枳殼:除去瓤、核, 洗淨, 稍浸, 撈出, 潤軟, 以手能捏對折為度, 切片, 晾乾。 炒枳殼:取麩皮撒於熱鍋內, 俟色黃冒煙時, 加入枳殼片, 炒至淡黃色, 取出, 篩去麩皮, 放涼。 (每枳殼片100斤, 用麩皮10斤)

【功用主治】破氣, 行痰, 消積。 治胸膈痰滯, 胸痞, 脅脹, 食積, 噫氣, 嘔逆, 下痢後重, 脫肛, 子宮脫垂。

【選方】

①治五積六聚, 不拘男婦老幼, 但是氣積, 並皆治之:枳殼三斤, 去穰, 每個入巴豆仁一個。 合定紮煮, 慢火水煮一日, 湯減再加熱湯, 勿用冷水, 待時足汁盡去巴豆, 切片曬乾, 勿炒,

為末, 醋煮麵糊丸, 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 隨病湯使。 (《秘傳經驗方》)

②治傷寒呃噫:枳殼半兩(去穰, 麩炒黃), 木香一錢。 上細末。 每服一錢, 白湯調下。 未知, 再與。 (《本事方》)

③順氣止痢:甘草(炙)六錢, 枳殼(炒)二兩四錢。 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 空心沸湯點服。 (《嬰童百問》寬腸枳殼散)

④治遠年近日腸風下血不止:枳殼(燒成黑灰存性, 為細末)五錢, 羊脛炭(為細末)三錢。 和令勻, 用米飲一中盞, 調下, 空心腹, 再服見效。 (《博濟方》烏金散)

上面的內容非常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了關於炒枳殼的具體功效與作用, 有需要的朋友們不妨參考一下。 炒枳殼主要的藥物功效在於能夠治療我們的積食、痰多、腹脹、胸悶以及子宮下垂和脫肛。 通常都會與其他的中藥材配伍之後煎服飲用,

大家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