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子散的功效與作用
說到養生, 自然是春夏秋冬都各有各的養生辦法, 畢竟天氣不同, 情況也不一樣, 人體需求的物質也不同, 而中藥方劑也是就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側子散。
【處方】 側子(炮.七分半) 附子(炮.七分半) 人參(七分半) 白術(煨.七分半) 防己(半錢) 白茯苓(七分半) 麻黃(七分半) 防風(七分半) 甘菊(一錢半) 細辛(一錢半) 肉桂(一錢半) 赤芍藥(七分半) 當歸(七分半) 川芎(七分半) 秦艽(七分半) 茯神(七分半)
【功能主治】 治中風手足不遂, 言語蹇澀, 用之累驗。
【用法用量】 上分作二貼, 水二盞, 生薑三片, 棗一枚, 去核, 煎服。
【摘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別名】 芍藥湯
【處方】 側子1兩(炮裂, 去皮臍), 赤芍藥1兩, 桂心1兩, 麻黃1兩(去根節), 萆薢1兩, 當歸1兩, 丹參1兩, 細辛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風血痹, 身體不仁。
【用法用量】 芍藥湯(《聖濟總錄》卷十九)。
【摘錄】 《聖惠》卷十九
【處方】 側子1兩(以酒浸過, 炮裂, 去皮臍), 牛膝1兩(去苗), 白僵蠶1兩(生用), 天南星1兩(生用), 海桐皮1兩(銼), 狼毒半兩(以醋煮半日, 細切, 曬乾), 麝香1分(細研)。
【制法】 上為細散, 入麝香, 都研令勻。
【功能主治】 氣血虛, 風邪濕痹, 皮膚不仁。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以熱豆淋酒調下,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九
【別名】 側子湯
【處方】 側子1兩(炮裂, 去皮臍), 五加皮1兩, 磁石2兩(燒, 醋淬7遍, 細研), 甘菊花半兩, 漢防己半兩, 葛根半兩(銼), 羚羊角屑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風濕痹, 皮膚不仁, 手足無力。 寒濕痹留著不去。
【用法用量】 側子湯(《聖濟總錄》卷十九)。
【摘錄】 《聖惠》卷十九
【處方】 側子1兩(炮裂, 去皮臍), 麻黃1兩(去根節), 漢防己3分, 當歸3分(銼, 微炒), 海桐皮3分(銼), 牛膝3分(去苗), 羌活1兩, 防風3分(去蘆頭), 白術3分, 桂心1兩, 甘菊花3分, 羚羊角屑3分,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茵芋3分, 五加皮3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腎虛中風, 腰腳緩弱, 頑痹不仁, 顏色蒼黑, 語音渾濁, 志意不定, 頭目昏疼, 腰背強痛, 四肢拘急, 體重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 以水1中盞, 加生薑半分,
【摘錄】 《聖惠》卷七
【處方】 側子1兩(炮裂, 去皮臍), 秦艽1兩(去苗), 幹蠍半兩(微炒), 白附子半兩(炮裂), 獨活1兩, 當歸1兩(銼, 微炒), 牛膝1兩半(去苗), 羚羊角屑1兩, 天麻1兩, 黃耆1兩(銼), 人參1兩(去蘆頭), 茵芋半兩, 躑躅花半兩(酒浸, 炒令幹), 白鮮皮1兩, 防風1兩(去蘆頭), 麻黃1兩半(去根節), 麝香半兩(研入)。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攤緩風, 言語謇澀, 手足不遂。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以溫酒調下,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二十
【處方】 側子1兩(炮裂, 去皮臍), 麻黃1兩(去根節), 獨活3分, 細辛3分, 五加皮3分, 黃耆3分(銼), 萆薢3分(銼), 芎䓖3分, 牛膝3分(去苗)。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肝風, 手足拘攣, 百骨節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以水1中盞, 加生薑半分, 煎至6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注意】 忌熱面、炙煿等。
【摘錄】 《聖惠》卷三
【處方】 側子1兩(炮裂, 去皮臍), 桂心3分, 槁本半兩, 防風半兩(去蘆頭), 細辛半兩, 赤茯苓半兩, 麻黃1兩(去根節), 白鮮皮半兩, 阿膠1兩(搗碎, 炒令黃燥), 赤箭1兩, 烏蛇2兩(酒浸, 去皮骨, 炙令微黃), 乾薑半兩(炮裂, 銼), 甘菊花半兩, 當歸半兩(銼, 微炒), 獨活半兩, 龍腦半兩(細研), 麝香1分(細研)。
【制法】 上為細散, 研令勻。
【功能主治】 產後中風, 角弓反張, 手足強硬, 轉側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以暖酒調下, 續吃蔥豉粥投之。 汗出效。
【摘錄】 《聖惠》卷七十八
【處方】 側子1兩(炮裂, 去皮臍), 赤箭1兩, 酸棗仁1兩(微炒), 海桐皮1兩, 芎䓖3分, 漏蘆3分, 桂心3分, 五加皮3分, 仙靈脾3分, 牛膝3分(去苗), 木香3分,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 去瓤)。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肝臟風, 筋脈抽掣, 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 以溫酒調下,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三
【處方】 側子1兩(炮裂, 去皮臍), 獨活3分, 桂心3分, 漢防己3分, 附子3分(炮裂, 去皮臍), 芎䓖3分, 人參3分(去蘆頭), 麻黃3分(去根節), 當歸3分(銼, 微炒), 秦艽3分(去苗), 茯神3分, 防風3分(去蘆頭), 白術3分, 細辛3分, 甘菊花3分, 甘草半兩(多微赤, 銼), 枳殼3分(麩炒微黃, 去瓤)。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偏風不遂, 肢節煩疼, 心胸滿悶, 緩縱不仁。 中風, 手足不隨, 言語謇澀。
【用法用量】 《袖珍》引《聖濟總靈》有白茯苓、赤芍藥, 無獨活、枳殼。
【注意】 忌生冷、油膩、雞、豬肉。
【摘錄】 《聖惠》卷二十一
【處方】 側子1兩(炮裂, 去皮臍), 五加皮1兩, 磁石4兩(搗碎, 水淘去赤汁), 甘菊花1兩, 漢防己1兩, 萆薢1兩(銼), 羚羊角屑1兩半, 防風1兩(去蘆頭), 薏苡仁2兩, 杏仁1兩半(湯浸, 去皮尖雙仁,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腲退風, 肢節緩弱, 腰腳無力, 皮膚濕痹。
【用法用量】 每服4錢, 以水1中盞, 煎至6分, 去滓, 食前稍熱服。
【摘錄】 《聖惠》卷二十三
【處方】 側子1兩半(炮裂, 去皮臍), 赤芍藥半兩, 當歸(銼, 微炒)3分, 芎䓖3分, 桂心3分, 生幹地黃3分, 薏苡仁3分, 酸棗仁(微炒)1兩, 羚羊角屑1兩, 防風(去蘆頭)1兩, 牛膝(去苗)1兩, 海桐皮(銼)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產後中風, 四肢筋脈拘急疼痛, 心中煩亂, 言語謇澀。
【用法用量】 每服4錢, 以水1中盞, 加生薑半分, 煎至6分, 去滓, 入竹瀝半合, 相合令勻, 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聖惠》卷七十八
【處方】 側子1兩(炮裂, 去皮臍), 桂心1兩, 漢防己1兩,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芎䓖1兩, 人參1兩(去蘆頭), 麻黃1兩(去根節),當歸1兩,赤芍藥1兩,秦艽3分(去苗),茯神2兩,防風3分(去蘆頭),白術半兩,細辛半兩,甘菊花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中風,偏枯一邊,手足不遂,口面㖞斜,精神不守,言語倒錯。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7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1-2沸,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聖惠》卷六十九
【處方】 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1兩,赤芍藥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2兩(去蘆頭),檳榔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麻黃2兩(去根節)。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賊風,毒氣攻注,四肢疼痛,發動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二十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麼是側子散,我們知道側子散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
麻黃1兩(去根節),當歸1兩,赤芍藥1兩,秦艽3分(去苗),茯神2兩,防風3分(去蘆頭),白術半兩,細辛半兩,甘菊花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中風,偏枯一邊,手足不遂,口面㖞斜,精神不守,言語倒錯。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7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1-2沸,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聖惠》卷六十九
【處方】 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1兩,赤芍藥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2兩(去蘆頭),檳榔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麻黃2兩(去根節)。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賊風,毒氣攻注,四肢疼痛,發動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二十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麼是側子散,我們知道側子散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