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癲癇的治療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 癲癇病雖然治療困難, 但並非不治之癥。 只要治療及時, 方法得當, 80%左右的病人能夠得到完全控制和治癒。 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腦起搏器治療、手術治療、中醫中藥治療

一、藥物治療

是目前使用的常規治療手段。 抗癲癇藥物可通過兩種方式來消除或減輕癲癇發作, 一是影響中樞神經元, 以防止或減少他們的病理性過度放電;其二是提高正常腦組織的興奮閾, 減弱病灶興奮的擴散, 防止癲癇復發。 用藥時應根據癲癇發作類型選擇安全、有效、價廉和易購的藥物, .藥物劑量從常用量低限開始,

逐漸增至發作控制理想而又無嚴重毒副作用為宜, 給藥次數應根據藥物特性及發作特點而定, 一般不隨意更換、間斷、停止西藥, 癲癇發作完全控制2-3年後,且腦電圖正常,方可逐漸減量停藥, 應定期藥物濃度監測,適時調整藥物劑量。

對藥物治療無效的難治性癲癇可行立體定向術破壞腦內與癲癇發作的有關區域, 胼胝體前部切開術或慢性小腦刺激術。

二、腦起搏器治療

腦起搏器目前有中樞型、外周型和分離型腦起搏器三種。 分離型腦起搏器又稱經顱磁電刺激術(Transcranial magnetic electric stimulation,TMES)TMES通過經顱磁刺激和經顱電刺激這兩步調頻消除異常電流, 控制癲癇發作。

三、手術治療

包括腦皮質病灶切除術、前顳葉切除術、大腦半球皮質切除術、大腦聯合切斷術、癲癇的立體定位手術治療、癲癇的小腦電刺激療法等。

四、中醫中藥治療

(1)針灸 包括體針、頭針、穴住埋線、艾灸等。

(2)口服中藥 常用中藥有:

石菖蒲:

辛、苦, 溫。 歸心、胃經。 化濕開胃, 開竅豁痰, 醒神益智。 用於脘痞不饑, 噤口下痢, 神昏癲癇, 健忘耳聾, 是最常用的抗癲中藥。

馬蹄香:

味微辛、苦、甘、淡, 氣香, 性平, 無毒。 入肝、腎、小腸、膀胱經。 內服利尿通淋、清熱鎮驚、解暑、消風散氣、去積、活血。

鉤藤:

味甘、微苦, 微寒, 歸肝、心包經。 功效平肝熄風、清熱鎮驚, 適用于肝陽上亢、熱盛風動所致的抽搐。 鉤藤主要成分為鉤藤堿和異鉤藤堿, 此藥有明顯鎮驚作用, 可以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 有預防和控制癲癇發作的作用。

牛黃:

性味苦、涼, 歸肝、心經。 功效熄風止驚、化痰開竅、清熱解毒, 多用於熱盛所致的驚厥抽搐。

地 龍 :

性味鹹、寒, 入肝、脾、膀胱經。 能熄風通絡、清熱鎮驚、平喘、利尿, 適用於溫熱、神昏、抽搐或瘀滯等癇證。

蜈蚣:

性味咸、溫, 入肝經, 能熄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 熄風止痙作用強, 適用於癲癇發作引起的驚厥抽搐及口眼歪斜, 有一定毒性。

全蠍:

味辛、微溫, 入肝經, 能熄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散結, 適用於風邪引起的驚癇, 發作時有抽搐之癥, 需要注意的是全蠍有毒, 使用時要注意劑量。

僵蠶:

性味咸、辛, 平, 入肝、肺經。 功效熄風止痙、祛風清熱、化痰散結, 適用於肝風內動和痰熱引起的癲癇病。

蟬蛻:

性味甘、寒, 入肝、肺經。 能疏散風熱, 又可涼肝熄風止痙,

多用於癲癇抽搐之證。

羚羊角:

鹹、寒, 歸肝、心經。 能平肝熄風、清熱鎮驚、解毒, 主治熱盛神昏、驚癇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