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長果山橙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Chánɡ Guǒ Shān Ché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夾竹桃科植物思茅山橙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clodinus henryi Craib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 曬乾。

【原形態】粗壯木質藤本。

莖皮灰棕色, 具條紋, 除花序被微柔毛外, 其餘均無毛。 葉對生;葉柄長6-10mm;葉片近革質, 橢圓狀長圓形至披針形, 長6-19cm, 寬2.2-6.5cm, 先端急尖或漸尖, 基部楔形, 有時小葉夾在大葉中間;側脈多數, 向上弧形上升, 直達邊緣。 聚傘花序生於頂端的葉腋內, 長4-5.5cm, 著花稠密;花棗裂片卵圓形, 邊緣薄膜質, 被緣毛;花冠白色, 裂片卵圓形, 副花冠生於冠筒喉內成鱗片狀附花冠, 鱗片2裂, 被長柔毛;雄蕊著生於花冠筒中部之下。 漿果長橢圓形, 長達9cm, 直徑約5cm, 先端具鈍尖頭, 基部圓形。 種子扁平, 長圓形或卵圓形。 花期4-5月, 果期9-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60-2800m的山地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雲南南部。

【化學成份】長果山橙果實和根中含思茅山橙堿(Δ14vincine).攀援山橙堿(scandine),

小香樹脂醇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 β-穀甾醇(β-sitoterol)和馬錢子甙(loganin), 他波寧(tabermnine), 11-甲氧基他波寧(11-metboxytabersOnine), 洛柯寧堿(lochnerinine), △14-長春蔓胺(Δ14-vincamine), 16-表-△14-長春蔓胺(16-epi-Δ14-vincamine), Δ14-象牙仔欖樹胺(Δ14-ebur.namine), 19, 20-二氫骨節心蛤堿(19, 20-dihvdrocOndylocarpine), 薄葉山橙堿(tenuicausin)。

【性味】甘;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解熱;鎮痙;散瘀。 主小兒高熱;驚風執搐;角弓反張;骨折;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或浸酒。 外用:適量, 浸酒擦。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