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富士康擬自產自用百萬機器人

大用機器人意在降低成本

7月29日, 郭台銘在曾發生連續跳樓事件的深圳龍華生產基地表示:“我們計畫3年後準備做到100萬台機器人, 將來你的工作就是用“雲端”來操作機械, 另外還有很多單純的工作站我們會改成多工作站, 我們會讓工作內容豐富化。 ”

公開資料顯示, 目前富士康的員工總人數已經接近120萬人, 其中中國大陸員工超過100萬人, 僅深圳就超過40萬。

3年後100萬台機器人進入生產, 這是否意味著富士康雇傭的員工將大幅減少?“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沒辦法答覆。 ”富士康有關部門負責人昨日(8月1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實際上, 郭台銘宣佈的另一重要資訊就是:富士康深圳總部將加速轉型, 深圳龍華、觀瀾兩個廠區將成為產品技術研發、銷售展示及人員訓練、模具製造技術研發和新設備與自動化製造研發中心。

但富士康似乎並未打算裁員, “我們在深圳即將轉型, 包括觀瀾, 擁有5個中心1個基地。 所以將來我們深圳的40萬同仁會變成40萬個工程師, 40萬個管理師, 40萬個規劃師。 ”郭台銘這樣表示。

“機器人工作效率高於熟練工人。 ”招商證券機械行業分析師劉傑向記者分析, 目前我國人力成本呈上升趨勢, 而機器人隨著規模生產、技術提高等因素, 成本將是逐漸降低的, 從成本角度考慮, 使用機器人肯定優於工人, 而這在製造業來說也是一個整體趨勢,

目前在汽車下游廠商已普遍使用機器人。

去年富士康發生多起員工跳樓事件, 公司不得不為員工加薪。 根據富士康今年4月公佈的2010年財報, 集團員工平均每月收入為372美元(約2446元人民幣), 同比2009年的340.5美元, 增長幅度不足一成。

這樣看來, 如果僅僅是出於成本方面的考慮, 似乎不足以推動富士康如此大規模地使用機器人。 據新華社報導, 這些機器人將用在焊接、組裝、搬運、噴漆、檢測等生產現場。 業內人士指出, 在類似手機等高精細產品領域, 全面應用機器人是不現實的, 在絕大部分中間製造環節, 仍然必須使用人工。

代工巨頭圖謀轉型

此外, 郭台銘還透露, 富士康也將進軍新材料和新能源領域,

深圳的兩個廠區將成為重要的研發中心。 不難發現, 富士康正在圖謀轉型, 從代工轉向研發, 從IT製造轉向新能源新材料。

“機器人都是我們自己的技術, 將來要使用的100萬台機器人也是由我們自己生產。 ”富士康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這樣表示。

據瞭解, 富士康已專門成立自動化機器人產品處(AR), 位於深圳市寶安區富士康鴻觀科技園, 隸屬于富士康科技集團SHZBG鴻超准產品事業群。 該產品處主要致力於設計製造與應用機器人生產所必需的控制器、減速器、伺服馬達、感應器等關鍵零元件, 開發製造各類型的機器人, 擴大應用至精密加工、LCD等生產領域。

“富士康不僅僅是一個代工廠商, 他們有自己的研發力量, 但近年也從外面開始大舉招聘相關研發人員。

”一名已經從富士康離職的電子工程師對記者表示。

在去年11月於深圳舉行的高交會上, 鴻海科技集團PCEBG事業部某人士就曾向記者透露, 富士康已經開始進軍軟體行業。

在2010年的財報中, 富士康整體毛利率由2009年的5.93%下滑至4.26%, 下滑了1.6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 因主要客戶諾基亞業務下滑, 其代工訂單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不難發現, 這個代工巨頭正在做著兩件事:由代工向自主研發轉變, 由單一電子製造向多元化產業轉變, 而這都是提高毛利率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