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週末講壇】遠離腦卒中,專家教你見招拆招!

腦卒中是引起人類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 一旦發生將會對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代價與損失, 影響生活品質。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前預防腦卒中,

如何動員各種社會力量讓普通大眾戒煙、限酒、提高戶外運動率等, 是我國腦卒中防治面臨的重要課題。 本期我們邀請權威專家中國卒中學會常務副會長 王擁軍 ,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主任助理 秦海強, 為大家講講防治腦卒中這些事。

三步識別

腦中風

遠離腦卒中

醫患齊發力

九成以上腦卒中可以預防

腦卒中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 是引起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 根據2015年的統計結果, 在全球腦卒中每年導致632.6萬人死亡, 占總死亡人數的11.3%, 腦血管病的死因順位由1990年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 隨著科技的發展, 醫療水準的進步, 腦血管病發病後死亡率呈下降趨勢, 但由於人口老齡化等原因的影響,

總死亡人數較10年前上升了4.1%。

我國是受腦卒中影響最明顯的國家之一, 而且隨著平均壽命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腦卒中對我國居民健康的危害日益加大。 我國現有約800 余萬卒中病人, 每年死亡者159余萬, 死亡率是美國的5倍。 根據2012年~2013年全國腦血管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結果, 2013年與1985年相比, 無論城市還是農村腦血管病的患病率都有顯著的升高, 農村地區上升的幅度更大, 28年間上升了1.5倍。 如果不對腦血管病進行及早控制, 將是我國醫保資金難以承受之重。

腦卒中是可以預防的

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 90%以上的腦卒中是可以預防的。 發病原因大致可歸因於高血壓、體育活動減少、脂蛋白異常、蔬菜攝入不足、肥胖、不良的情緒應激、吸煙、心臟疾病、飲酒和糖尿病等10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 因此, 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危險因素的控制等可以很好地預防腦卒中的發生, 減少腦卒中的危害。 但是, 在我國普遍存在著危險因素不能良好控制, 居民不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

難以控制高血壓等各種危險。 而且, 即使發現了高血壓等危險因素, 也不能遵醫囑服用, 自行停藥現象在我國非常普遍, 在服用降高血壓藥物的一年之內, 一半以上的病人發生過自行停藥或換藥。

我國高血壓的檢出率、治療率和血壓達成率與西方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另外, 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社會中還沒有蔚然成風, 如何動員各種社會力量讓普通大眾戒煙、限酒、提高戶外運動等, 是我國腦卒中防治面臨的重要課題。

卒中分為兩種類型

卒中俗稱中風, 也叫腦血管意外, 是腦血管在某一部位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的疾病。 正常情況下, 心臟把血液泵入腦動脈, 腦動脈又逐漸變細成為小動脈,

最後變成很細的血管, 即毛細血管。 毛細血管壁很薄, 氧氣和營養物質可由此進入腦細胞內。 當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時, 血液不能夠持續不斷地進入腦內, 血管遠端的腦細胞氧供停止, 也就是腦細胞不能“呼吸和吃飯”了就會逐漸死亡, 無法再行使其應有的功能, 也就是不能再指揮人體活動、說話

等。

卒中的表現有以下兩種類型:

1.缺血性卒中(腦梗死):腦供血動脈由於狹窄或閉塞,使該動脈供血區的腦組織發生缺血、壞死。 腦細胞由於得不到血液中的氧氣和營養物質而死亡。

2.出血性卒中(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腦供血動脈破裂, 血液進入腦內和腦周圍間隙中。 腦細胞因得不到正常的氧氣和營養供應會死亡。 另外, 血腫壓迫周圍組織, 也會增加一部分腦細胞死亡。

由於每個卒中病人腦部病變部位、病變嚴重程度及自身情況不同, 導致每個卒中病人的表現不盡相同。 以下列舉了卒中的一些常見表現:

1.單側肢體無力

通常表現為一側肢體無力或只有胳膊或腿無力。 這種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的症狀,腦中的病變部位在對側。

2.平衡或協調障礙

即病人四肢的肌力正常,也可以出現坐、站或行走困難。

3.語言困難(失語或構音障礙)

失語的病人可能表現為不能理解或不能書寫;或是可能理解正常,但不能表達或寫字。

4.忽略一側肢體的存在

病人經常感覺不到患側的存在,忽略一側肢體,或由於視覺忽略而只吃一側盤子裡的食物。

5.疼痛、麻木或感覺異常

麻木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天氣急劇轉變、潮濕悶熱,或下雨前後,天氣寒冷等情況下,麻木感覺尤其明顯。出現這些症狀時可能使病人很難放鬆或感覺舒適。

6.病人記憶、計算力、注意力或學習障礙(認知障礙)

病人可能有輕微的智能障礙或嚴重障礙,如病人可能記憶力下降、計算困難、注意力渙散、不認方向、不知地點、不知時間。

7.判斷力下降

病人可能對事件做出不正確的判斷,從而可能出現一些危害自身或危害他人的危險行為。

8.吞咽困難

病人會出現下嚥困難、飲水嗆咳,導致病人不能攝入充足的食物,更嚴重者可由吞咽困難致誤吸食物,食物進入氣管進而引起吸入性肺炎。

9.病人大小便控制有問題

引起自主神經紊亂時可出現大小便失禁,這種情況可以通過使用便盆或其他盥洗設備來解決。

10.抑鬱

這在卒中病人中很常見。可能在卒中發生後不久或幾周後出現,病人家屬通常首先發現。腦損傷能影響病人的運動、感覺、行為舉止、談論和思想。卒中後有些病人大腦的一部分能正常工作而其他部分不能。

見招拆招

讓血管一路暢通

溶栓治療讓堵塞的血管再暢通

根據卒中的類型不同,藥物的治療也不同:溶栓治療是通過使用溶栓藥物將阻塞腦血管的血栓溶解掉,使阻塞的血管再通,受損的腦細胞在短時間內恢復,進而緩解患者的症狀。

目前已經證實的治療超早期缺血性卒中(通常指起病4.5小時內用藥)最有效的藥物是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啟動劑 (rt-PA)。對於符合適應證的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來說,靜脈應用rt-PA溶栓治療效果好於其他任何藥物。

把握溶栓時間點很重要

溶栓治療最基本的條件是在發病後早期能夠到達醫院,在3小時內給藥最好,在3小時~4.5小時給藥,對患者的年齡、既往史等進行了限定。超過4.5小時者,需要代助現代多模式CT或磁共振的指導,條件也變得更加嚴格,但即使如此,溶栓治療時間也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否則將增加出血風險。因此,卒中患者能否及時到達醫院,是能否接受溶栓治療的基本條件。有專家指出,應當把卒中看成是比心肌梗死更急的疾病。

定期輸液不能防治卒中

定期輸液預防卒中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門診的患者開始要求定期輸液。然而這種要求並無科學依據,不值得提倡。目前指南有關卒中的治療和預防是綜合性的,其核心是發現危險因素,積極並長期進行危險因素的治療和預防。

支架、剝脫手術都可疏通血管

當腦血管狹窄到一定程度,嚴重影響腦供血時,可以通過支架置入達到擴張狹窄的血管來增加腦血流量和防止栓塞。

支架治療能有效改善血管狹窄,提高腦供血,避免卒中的發生。但支架治療技術要求高,有一定手術併發症,且費用昂貴,術前需專業的醫師進行詳細的效益/風險評估,讓患者能夠最大獲益。

對於頸動脈嚴重狹窄的患者,斑塊的存在影響了血流的正常通過,而且斑塊易脫落形成栓子,隨血液迴圈阻塞腦動脈。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是通過切除增厚的頸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斑塊來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一般在患者出現短暫性腦缺血、腦血栓等臨床症狀之後進行該手術。

有些病人適合支架置入術

病變部位高,明顯心功能障礙,不能耐受全麻等;有些病人適合內膜剝脫術:嚴重房室傳導阻滯、嚴重鈣化、對造影劑過敏,消化道出血無法耐受術後服二種抗血小板藥物者。

重視健康

讓生活品質提高

癱瘓肢體的擺放位置非常重要

當卒中病人癱瘓時,癱瘓肢體的擺放位置非常重要。可參照下面建議去做:

平臥位:患側肩和患側上肢可放置於枕頭上,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分開;患側臀下可放置一枕頭,膝關節屈曲,足尖向上使踝關節保持90°。

健側臥位:病人身體應當稍向前傾,患側肩前伸,胳膊應儘量向前伸,患側上肢各關節可放置於枕頭上;可于病人頭下方和後背分別放置枕頭以增加其舒適度;患腿屈曲前置於身體前

的枕頭上。

患側臥位:是較好的臥床姿勢,可以增強力量和肌肉張力。患側肩應向外和向前,避免受壓和後縮,肘腕各肢關節伸直;手掌伸開,手指分開;患側腿在後,膝關節屈曲,踝關節保持90°,健側腿下面和後背下方可分別放置枕頭,使病人感覺更舒適。

坐在椅子上:雙腳應該平放在地板上,椅子應牢固而舒適;力量應均勻分佈在臀部。

卒中病人要小口吃飯

卒中可能導致口腔肌肉、舌肌和咽喉肌功能受累,使病人出現吞咽問題,引起吞咽困難。吞咽困難有以下表現:吃飯或喝水時出現嗆咳;說話音質異常;不能自發咳嗽;喉肌上下運動的能力下降等。卒中後吞咽困難很常見,並且經常引起肺炎、營養不良等進而導致病人病情惡化。如果有吞咽困難,應參考以下建議:小口吃飯;利用口腔肌肉力量強的一側咀嚼;每吃完一口後應當清一清喉嚨和口腔;用手指清除遺留在面頰的食物,用一面小鏡子看食物留在哪裡;咀嚼時不要說話;每次飯後應刷牙。

此外,語言治療師能給您提供其他一些建議,如怎樣改變飲食以利於吞咽。軟食、流食等一些食物比較容易吞咽,例如蘋果沙拉或粥比水更容易吞咽。您也可以嘗試:把流食做得稠一點;把食物做軟一點或柔滑一點(如土豆泥);把大塊食物切成小塊做,如土豆沙拉;把食物在攪拌機裡碾碎;隨著吞咽功能的逐步康復,病人可逐漸回到正常飲食。

增加失語病人與人交流的機會

使用簡短、簡單的句子和病人交流。使用手勢幫助並且鼓勵病人盡可能地獨立並繼續享受生活。儘管有些活動可能執行起來會很困難(例如閱讀),但可以採用替代方式(如聽磁帶)。與語言治療師密切合作能改善和獲得交流能力。應該認識到,卒中病人在交流能力改善前有可能不想見親戚和朋友,此時應該尊重他們的意願,但同時應當增加他們與其他人交流的機會。

首先,應當記住失語的病人和以前一樣聰明,所以應繼續如常對待他們,不要當面談論他們,即使是在病人看上去不能理解語言的情況下也要如此,始終應將失語病人當作能理解並且希望成為交流的一份子。

疼痛多向康復師和醫生諮詢

卒中後,病人如長期不活動,就會使肌肉和肢體變得僵硬,這些均可引起疼痛。

隨著運動能力的恢復,疼痛通常會消除。一定要活動癱瘓的肢體以保持其柔韌性。被動活動應具有針對性,防止肌肉、肌腱、韌帶攣縮。被動活動不一定是負重活動,而是為全方位溫柔伸展力弱肢體而進行的活動。如果患側肩膀、手臂持續疼痛,活動手、肩、腕有一定幫助。需要注意的是,不當的活動會導致損傷,加重疼痛。不要經患側胳膊抬扶病人。康復治療和藥物也能緩解疼痛,請向康復師和醫生諮詢相關更詳盡的資訊。對於一些少見病例,疼痛源自腦部病變,稱為丘腦性疼痛,丘腦是傳遞感覺的中繼站,此類疼痛較難控制。

重返工作崗位要視情況而定

卒中後能重返工作崗位嗎?是否能重返工作崗位取決於工作的性質和卒中造成的影響。例如,偏癱病人可能不能再從事重體力勞動,若卒中對發病前所擔任工作的能力影響不大,則將有望重返工作崗位。

若不能重返原工作崗位怎麼辦?這裡有一些選擇可供您參考:改變工作的方式:包括學習用一隻手工作;給熟悉的同事打下手;若出現問題,知道應向誰求助。

改變工作:接受再培訓,進行再充電,有助於您找到合適的工種。

確定自己無法重返工作崗位:您可能成為殘疾人,需長期接受社會保障救助。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主任助理 秦海強

這種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的症狀,腦中的病變部位在對側。

2.平衡或協調障礙

即病人四肢的肌力正常,也可以出現坐、站或行走困難。

3.語言困難(失語或構音障礙)

失語的病人可能表現為不能理解或不能書寫;或是可能理解正常,但不能表達或寫字。

4.忽略一側肢體的存在

病人經常感覺不到患側的存在,忽略一側肢體,或由於視覺忽略而只吃一側盤子裡的食物。

5.疼痛、麻木或感覺異常

麻木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天氣急劇轉變、潮濕悶熱,或下雨前後,天氣寒冷等情況下,麻木感覺尤其明顯。出現這些症狀時可能使病人很難放鬆或感覺舒適。

6.病人記憶、計算力、注意力或學習障礙(認知障礙)

病人可能有輕微的智能障礙或嚴重障礙,如病人可能記憶力下降、計算困難、注意力渙散、不認方向、不知地點、不知時間。

7.判斷力下降

病人可能對事件做出不正確的判斷,從而可能出現一些危害自身或危害他人的危險行為。

8.吞咽困難

病人會出現下嚥困難、飲水嗆咳,導致病人不能攝入充足的食物,更嚴重者可由吞咽困難致誤吸食物,食物進入氣管進而引起吸入性肺炎。

9.病人大小便控制有問題

引起自主神經紊亂時可出現大小便失禁,這種情況可以通過使用便盆或其他盥洗設備來解決。

10.抑鬱

這在卒中病人中很常見。可能在卒中發生後不久或幾周後出現,病人家屬通常首先發現。腦損傷能影響病人的運動、感覺、行為舉止、談論和思想。卒中後有些病人大腦的一部分能正常工作而其他部分不能。

見招拆招

讓血管一路暢通

溶栓治療讓堵塞的血管再暢通

根據卒中的類型不同,藥物的治療也不同:溶栓治療是通過使用溶栓藥物將阻塞腦血管的血栓溶解掉,使阻塞的血管再通,受損的腦細胞在短時間內恢復,進而緩解患者的症狀。

目前已經證實的治療超早期缺血性卒中(通常指起病4.5小時內用藥)最有效的藥物是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啟動劑 (rt-PA)。對於符合適應證的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來說,靜脈應用rt-PA溶栓治療效果好於其他任何藥物。

把握溶栓時間點很重要

溶栓治療最基本的條件是在發病後早期能夠到達醫院,在3小時內給藥最好,在3小時~4.5小時給藥,對患者的年齡、既往史等進行了限定。超過4.5小時者,需要代助現代多模式CT或磁共振的指導,條件也變得更加嚴格,但即使如此,溶栓治療時間也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否則將增加出血風險。因此,卒中患者能否及時到達醫院,是能否接受溶栓治療的基本條件。有專家指出,應當把卒中看成是比心肌梗死更急的疾病。

定期輸液不能防治卒中

定期輸液預防卒中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門診的患者開始要求定期輸液。然而這種要求並無科學依據,不值得提倡。目前指南有關卒中的治療和預防是綜合性的,其核心是發現危險因素,積極並長期進行危險因素的治療和預防。

支架、剝脫手術都可疏通血管

當腦血管狹窄到一定程度,嚴重影響腦供血時,可以通過支架置入達到擴張狹窄的血管來增加腦血流量和防止栓塞。

支架治療能有效改善血管狹窄,提高腦供血,避免卒中的發生。但支架治療技術要求高,有一定手術併發症,且費用昂貴,術前需專業的醫師進行詳細的效益/風險評估,讓患者能夠最大獲益。

對於頸動脈嚴重狹窄的患者,斑塊的存在影響了血流的正常通過,而且斑塊易脫落形成栓子,隨血液迴圈阻塞腦動脈。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是通過切除增厚的頸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斑塊來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一般在患者出現短暫性腦缺血、腦血栓等臨床症狀之後進行該手術。

有些病人適合支架置入術

病變部位高,明顯心功能障礙,不能耐受全麻等;有些病人適合內膜剝脫術:嚴重房室傳導阻滯、嚴重鈣化、對造影劑過敏,消化道出血無法耐受術後服二種抗血小板藥物者。

重視健康

讓生活品質提高

癱瘓肢體的擺放位置非常重要

當卒中病人癱瘓時,癱瘓肢體的擺放位置非常重要。可參照下面建議去做:

平臥位:患側肩和患側上肢可放置於枕頭上,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分開;患側臀下可放置一枕頭,膝關節屈曲,足尖向上使踝關節保持90°。

健側臥位:病人身體應當稍向前傾,患側肩前伸,胳膊應儘量向前伸,患側上肢各關節可放置於枕頭上;可于病人頭下方和後背分別放置枕頭以增加其舒適度;患腿屈曲前置於身體前

的枕頭上。

患側臥位:是較好的臥床姿勢,可以增強力量和肌肉張力。患側肩應向外和向前,避免受壓和後縮,肘腕各肢關節伸直;手掌伸開,手指分開;患側腿在後,膝關節屈曲,踝關節保持90°,健側腿下面和後背下方可分別放置枕頭,使病人感覺更舒適。

坐在椅子上:雙腳應該平放在地板上,椅子應牢固而舒適;力量應均勻分佈在臀部。

卒中病人要小口吃飯

卒中可能導致口腔肌肉、舌肌和咽喉肌功能受累,使病人出現吞咽問題,引起吞咽困難。吞咽困難有以下表現:吃飯或喝水時出現嗆咳;說話音質異常;不能自發咳嗽;喉肌上下運動的能力下降等。卒中後吞咽困難很常見,並且經常引起肺炎、營養不良等進而導致病人病情惡化。如果有吞咽困難,應參考以下建議:小口吃飯;利用口腔肌肉力量強的一側咀嚼;每吃完一口後應當清一清喉嚨和口腔;用手指清除遺留在面頰的食物,用一面小鏡子看食物留在哪裡;咀嚼時不要說話;每次飯後應刷牙。

此外,語言治療師能給您提供其他一些建議,如怎樣改變飲食以利於吞咽。軟食、流食等一些食物比較容易吞咽,例如蘋果沙拉或粥比水更容易吞咽。您也可以嘗試:把流食做得稠一點;把食物做軟一點或柔滑一點(如土豆泥);把大塊食物切成小塊做,如土豆沙拉;把食物在攪拌機裡碾碎;隨著吞咽功能的逐步康復,病人可逐漸回到正常飲食。

增加失語病人與人交流的機會

使用簡短、簡單的句子和病人交流。使用手勢幫助並且鼓勵病人盡可能地獨立並繼續享受生活。儘管有些活動可能執行起來會很困難(例如閱讀),但可以採用替代方式(如聽磁帶)。與語言治療師密切合作能改善和獲得交流能力。應該認識到,卒中病人在交流能力改善前有可能不想見親戚和朋友,此時應該尊重他們的意願,但同時應當增加他們與其他人交流的機會。

首先,應當記住失語的病人和以前一樣聰明,所以應繼續如常對待他們,不要當面談論他們,即使是在病人看上去不能理解語言的情況下也要如此,始終應將失語病人當作能理解並且希望成為交流的一份子。

疼痛多向康復師和醫生諮詢

卒中後,病人如長期不活動,就會使肌肉和肢體變得僵硬,這些均可引起疼痛。

隨著運動能力的恢復,疼痛通常會消除。一定要活動癱瘓的肢體以保持其柔韌性。被動活動應具有針對性,防止肌肉、肌腱、韌帶攣縮。被動活動不一定是負重活動,而是為全方位溫柔伸展力弱肢體而進行的活動。如果患側肩膀、手臂持續疼痛,活動手、肩、腕有一定幫助。需要注意的是,不當的活動會導致損傷,加重疼痛。不要經患側胳膊抬扶病人。康復治療和藥物也能緩解疼痛,請向康復師和醫生諮詢相關更詳盡的資訊。對於一些少見病例,疼痛源自腦部病變,稱為丘腦性疼痛,丘腦是傳遞感覺的中繼站,此類疼痛較難控制。

重返工作崗位要視情況而定

卒中後能重返工作崗位嗎?是否能重返工作崗位取決於工作的性質和卒中造成的影響。例如,偏癱病人可能不能再從事重體力勞動,若卒中對發病前所擔任工作的能力影響不大,則將有望重返工作崗位。

若不能重返原工作崗位怎麼辦?這裡有一些選擇可供您參考:改變工作的方式:包括學習用一隻手工作;給熟悉的同事打下手;若出現問題,知道應向誰求助。

改變工作:接受再培訓,進行再充電,有助於您找到合適的工種。

確定自己無法重返工作崗位:您可能成為殘疾人,需長期接受社會保障救助。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主任助理 秦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