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川升麻散的功效與作用

川升麻散大家瞭解嗎, 它是一種中藥方劑, 能夠讓我們的身體狀況得到改善, 大家應該都知道川升麻散功效是挺多的, 對於具體的川升麻散的作用, 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處方】 川升麻30克 玄參30克、黃連30克(去須)大青30克 柴胡45克(去苗)知母30克 黃芩30克 甘草22克(炙微赤, 銼)地骨皮22克

【制法】 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 主熱病口瘡, 壯熱頭痛, 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 每服9克, 以水250毫升, 入淡竹葉30~7片, 煎至150毫升, 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十八

【處方】 川升麻15克 絡石30克 當歸15克 射干15克 犀角屑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 銼)杏仁15克(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木通15克(銼)

【制法】 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主咽喉閉塞不通, 疼痛, 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 煎至150毫升, 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之。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

【處方】 川升麻1兩, 玄參1兩, 黃連1兩(去須), 大青1兩, 柴胡1兩半(去苗), 知母1兩, 黃芩1兩, 甘草3分(炙微赤, 銼), 地骨皮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熱病口瘡, 壯熱頭痛, 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以水1中盞、加淡竹葉3-7片, 煎至6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八

【處方】 川升麻1兩, 羚羊角屑半兩, 白藥1兩, 玄參3分, 麥門冬1兩半(去心, 焙), 前胡1兩(去蘆頭), 石膏1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川樸消2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熱病, 咽喉腫塞, 連舌根疼痛, 及幹嘔頭疼, 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

以水1大盞, 加竹茹1分, 煎至5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八

【處方】 川升麻1兩, 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 赤茯苓3分, 枳殼1兩(麩炒微黃, 去瓤), 黃芩1兩, 杏仁半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細辛半兩, 羚羊角屑半兩, 生幹地黃1兩, 甘草3分(炙微赤, 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臟腑中痰氣, 熱毒沖眼。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以水1中盞, 加生薑半分, 苦竹葉2-7片, 煎至6分, 去滓, 食後溫服。

【摘錄】 《聖惠》卷三十三

【處方】 川升麻1兩, 白附子(炮裂)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齒風宣露。 牙齒不生。

【用法用量】 以生地黃汁調, 貼在齒根。

【摘錄】 《聖惠》卷三十四

【處方】 川升麻半兩, 絡石1兩, 當歸半兩, 射干半兩, 犀角屑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杏仁半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木通半兩(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咽喉閉塞不通, 疼痛, 飲食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4錢, 以水1中盞, 煎至6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三十五

【處方】 細辛10兩, 防風10兩, 川芎10兩, 白芷10兩, 升麻10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口氣牙宣。

【用法用量】 先用溫水漱口, 每用少許揩牙, 涎吐了, 誤咽無妨。

【摘錄】 《雞峰》卷二十一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瞭解了川升麻散的組成藥材等, 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 大家可以放心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