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黃疸復發的原因有哪些

黃疸又稱黃膽, 俗稱黃病, 是一種由於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症狀和體征。 黃疸多發於新生兒, 是一種普遍性疾病, 但治療不當可能會帶來很嚴重的後果, 也極易引起其他疾病的併發。 相信很多家長都或多或少聽說過此類疾病, 但並不是十分瞭解。 黃疸極易復發, 那麼黃疸復發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1、太多的膽紅素

由於紅血細胞的過度破壞和腸肝迴圈的增加, 血清膽紅素水準升高。

常見的原因有:紅細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 同種免疫性溶血、感染、腸肝迴圈增加, 紅細胞酶缺乏, 紅細胞、異常血紅蛋白病。

2、肝膽紅素代謝紊亂

由於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低下, 血清膽紅素水準升高。

常見的原因有:缺氧、感染、Crigler Najjar綜合征、吉伯特綜合征、Lucey Driscoll綜合征、藥物(如磺胺類、水楊酸、消炎痛、Lanatoside等)。

3、膽汁排泄障礙

肝細胞排泄結合膽紅素或膽管梗阻, 可導致高結合膽紅素, 但如果伴有肝功能受損, 也可增加膽紅素的結合。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類型不同,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兒黃疸症狀表現為:

新生兒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皮膚、白眼球和口腔黏膜發黃, 有輕有重。 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 但手心和腳心不黃。 第4~6天最明顯, 足月兒在出生後10~14天消退, 早產兒可持續到第3周。 在此期間, 小兒一般情況良好, 無其他不適表現。

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 但家長也要注意密切觀察。

一般來說, 生理性黃疸黃疸比較輕, 血中膽紅素濃度較低, 不會影響小兒智力。

病理性黃疸症狀表現為:

小兒黃疸可能發生在生後24小時以內, 或持久不退, 或消退後又出現黃疸, 或黃疸進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兒黃疸還會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現, 比如核黃疸。 發生時, 小兒黃疸明顯加重, 開始表現為嗜睡, 吸奶無力或嗆奶, 肌張力減退。 如治療不及時隨後可出現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嚴重症狀。 部分患兒死于呼吸衰竭, 存活的患兒常有智力障礙、腦性癱瘓等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