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寒冷易發心血管病

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導致人類死亡的首要原因, 全世界每年有1600萬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據統計, 我國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總人數是260萬人, 並且該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如何才能健康、平安的度過這個冬天­

為何冬天高發心腦血管疾病­關鍵字:冬季、血管、心臟

冬天, 寒冷刺激血管壁收縮、痙攣, 血液濃縮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 迴圈速度減慢, 在原有血管腔狹窄的基礎上會發生一部分人體組織缺血, 如心絞痛及腦缺血發作。 同時, 隨著氣溫驟降導致人體血管收縮,

血壓會有升高, 高血壓病人可能會有血壓劇烈波動甚至引起粥樣斑塊破裂或血管破裂, 進而引發心肌梗死、腦梗塞、腦出血等。

而且, 由於寒冷刺激人的生理保護性機制再加上春節假日使得人們願意進食高熱量、高脂肪類食物, 這樣又會造成血液中血脂水準增高, 血液黏滯度增加。 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進而導致冬季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明顯上升。

實用預防建議關鍵字:預防、鍛煉、飲食

誘發原因1:冬季寒冷, 氣溫多變

天氣寒冷, 會引起血管收縮、痙攣。 如果本身患有動脈硬化, 且血管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狹窄, 很容易導致心肌梗死。

應對:擴張冠狀動脈, 改善心肌功能

血管狹窄、動脈硬化使進入心臟的血液減少, 導致心肌缺血,

所以只有擴張冠狀動脈, 抗動脈硬化才能改善心肌缺血。 抗動脈硬化的方法主要是採用有保護冠狀動脈、改善心肌缺血、提高心功能的藥物。

誘發原因2:恰逢春節, 規律打亂

每到節假日心腦血管疾病都會成為節日高發病之一, 春節臨近, 免不了走親訪友、親朋相聚, 一些中老年人的生活規律被打亂, 入睡較晚, 暴飲暴食, 娛樂活動的增加使心腦血管發生波動, 發病風險增加。

應對:子女盡責, 幫助父母護心護腦

作為子女要關注父母的變化, 和父母一起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合理膳食, 選擇木耳、香菇等一些健康的食材作為節日的主打菜, 提醒父母按時用藥。

誘發原因3:冬季晨練, 運動過度

心腦血管疾病在清晨多發,

這主要是由於清晨人的血小板容易聚集, 血壓容易增高, 心跳增快, 激素水準旺盛, 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所以在清晨時不能劇烈活動。

應對:選對運動項目, 選對運動時間

應儘量避免晨練, 選擇在溫度較高的時間運動, 而且需要選擇運動強度較小的方式, 比如打太極拳。 劇烈運動會使血壓增高, 心率增快, 血小板聚集, 心血管病人容易發生猝死, 需要老年人提高警惕。

飲食注意 關鍵字:飲食、蛋白、纖維

平常注意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 多吃粗雜糧、米糠、麥麩、幹豆類、海帶、各種蔬菜、水果等。 多吃魚及豆製品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 此外, 魚肉中優質蛋白膽固醇含量較低, 魚油能夠預防動脈硬化, 並具有調節血脂功能。

應減少含膽固醇多的海物的攝入, 如魷魚、螃蟹、貝類等。

突然發病該如何處理 關鍵字:發病、急救、方法

多數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在發病前都可能或多或少的有前驅症狀即先兆, 有明顯的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 如果家中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急性發病, 病情較重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同時減少病人活動, 如病人有劇烈胸痛或明顯呼吸苦難, 建議不要輕易扶病人下樓就醫, 應等待救護車擔架運送。

特別提醒關鍵字:預防、輸液

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復發, 很多老人會在冬季輸液來預防。 這個方法到底有沒有用嗎­一般來說, 靜脈輸液確實可以調節血液的黏稠度, 擴張血管, 改善腦部供血。 但是, 腦血管病只有在發生血管痙攣時,

也就是發病時, 藥物才能起到作用。 如果沒有發病, 用藥是不起作用的。 而且, 對於有出血傾向的老年人, 輸擴張血管的藥物, 反而會加重病情。 此外, 從循證醫學的角度上講, 並沒有證據支持提前打活血針能夠預防心血管病的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