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獐骨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別錄》

【拼音名】Zhānɡ Gǔ

【來源】為鹿科動物獐的骨骼。

【原形態】動物形態詳獐肉條。

【性味】

甘, 溫。

①《別錄》:微溫。

②《藥性論》:味甘, 無毒。

③《日用本草》:味鹹。

【功能主治】

①《別錄》:主虛損泄精。

②《日華子本草》:益精髓, 悅顏色。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浸酒。

【附方】治產後虛乏, 五勞七傷, 虛損不足, 臟腑冷熱不調:獐骨一具, 遠志、黃芪、芍藥、乾薑、防風、茯苓、厚樸各三兩, 當歸、橘皮、甘草、獨活、芎藭各二兩, 桂心、生薑各四兩。 上十五味細切, 以水三鬥, 煮獐骨, 取二鬥, 去骨納藥煎, 取五升, 去滓, 分五服。 (《千金方》獐骨湯)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