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鷹骨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Yīnɡ Gǔ

【英文名】Goshawk bone

【別名】鷂婆骨

【來源】

藥材基源:為鷹科動物蒼鷹的骨胳。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cipiter gentilis (Linnaeus)

【原形態】蒼鷹, 大型鳥類, 體長約50cm。 嘴黑色, 基部帶暗藍色, 蠟膜黃綠色。 虹膜金黃色。 前額以至後頸為石板灰色。 羽基白色;眼上方有白色眉紋, 羽軸黑色, 耳羽黑色;上體為石板灰色;肩羽和尾上覆羽有白色橫斑;其餘雜有灰白、黑褐色斑塊或橫斑。 下體灰白。 喉有黑褐色細紋, 胸、腹、兩脅與覆腿羽均雜有黑褐色橫斑。 羽軸均為黑褐色。 腳綠黃, 爪銳利, 黑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棲息于山林間。 飛行迅速, 善能捕取野兔、野鼠等小動物為食。

資源分佈:繁殖在我國東北北部;河北、湖北、廣東、廣西、雲南等處為旅鳥和冬候鳥。

【栽培】野生

【化學成份】骨含大量膠原(bone collagen), 鈣, 磷, 脂類(lipid)等。

【性味】味辛;鹹;性溫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續筋骨。 主筋骨疼痛;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焙脆研末, 5-10g;或浸酒。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