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為什麼陪人看病都能成為一個行業?

看病, 在中國總是能牽動人們最敏感的神經。 “最貴的是人情, 最缺的是時間”——這句話對於很多人來說感同身受。 排隊煩, 掛號難, 讓上班族請假陪老人去看病更是難上加難。 諸多痛點加在一起, 無怪乎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陪診”這種服務。

陪診服務:“簡單”服務裡的“不簡單”

什麼叫陪診?用最通俗的話來說, 就是陪你去看病——順便再幫你排個隊, 掛個號, 取個藥, 提個醒啥的。 聽起來很簡單, 但可別小瞧這裡面的商機:在2015年紅紅火火的醫療O2O大潮中, “陪診O2O”頗有點異軍突起的感覺, 獲得了資本市場的格外青睞。

市場資料顯示, 僅2015年以來, 國內就已經湧現出數十個大大小小的陪診服務品牌, 其中更不乏融資千萬以上的案例:較早起步的e陪診, 據報導獲得了洪泰基金1000萬元的天使投資, 而其後的安心陪診, 更是據傳獲得了3000萬元的A輪融資。

“移動醫療領域, 市場最早比較關注的是線上掛號、線上輕問診這樣的專案, 陪診服務一開始其實是不在視野內的, ”一名市場觀察人士這樣談到, “但今年一下子冒出來這麼多的陪診服務, 說明資本看好, 市場也有需求。 ”

陪診服務受到廣泛看好, 自有內在邏輯可循。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 陪診所服務的就診人群, 介於“將病未病“之間, 在整個醫療產業裡的流水線裡屬於“上游“, 一旦這些人群確診某項疾病,

那麼就意味著後續的尋醫、問藥、治療、隨診、康復等剛性需求需要得到有效的回應和滿足, 在醫療互聯網+、醫療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這意味著怎樣寶貴的”流量入口“和”轉化效率“, 其在資本眼裡的想像空間不問可知。

正因為如此, 陪診服務才能在事前不被廣泛看好具有獨立存在價值的情況下, 意外“搶戲成功”。

分析目前市場上陪診業務的模式可以看到, 基本採取的是這樣的模式:

移動端App, 起到了客單匯總-分發的模式, 充當資訊仲介;

線下服務, 主要由兼職的護士組成, 提供實際的院內陪診。 縱觀目前市場上的主要陪診服務, 普遍擁有龐大的兼職護士人群, 並對護士採取高額補貼的策略——這樣的運作模式, 與“滴滴“、”Uber“等大眾熟悉的打車應用初期推廣策略如出一轍。

“分析這個模式可以看到, 目前大部分陪診服務的’服務‘環節其實還是比較薄弱的, ”市場人士這樣談到, “兼職的護士提供服務, 雖然在專業性上有了保障, 但因為護士不是全職的, 意味著服務的可控性相對較弱, 而同質性也會比較強, 因為一個護士可能在好幾個陪診項目裡兼職。 ”

那麼, 到底陪診服務只是“掛號”、“看名醫”等剛性需求的附加服務, 還是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服務類別呢?決定專案前景的關鍵或許在於其提供的服務能否創造出獨特的用戶體驗。

未來趨勢:從同質競爭走向專業細分

儘管“大而全“的全科陪診服務似乎仍是目前各陪診App的標準配置,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

行業已經有了進一步細分的苗頭。

“不是說能提供全科服務不重要, 而是說市場已經有這麼多供應者了, 要想突出重圍, 必需有自己的優勢。 “一名業內人士這樣談到。

關注近期新晉的陪診服務, 可以發現一個叫做“隨心診“的陪診品牌, 已經打出了”心血管領域專業陪診“的旗幟, 定位十分鮮明。 與其他陪診服務多為創業專案不同, ”隨心診“是創業板上市公司樂普醫療推出的新業務, 十分強調與企業傳統優勢領域的結合。

對於關注證券市場的人來說, 樂普醫療不會是一家陌生的企業:2009年創業板首批上市的“28家“之一, 國產心臟支架的領軍品牌。 近年來, 樂普醫療在移動醫療及服務領域佈局迅猛, 心血管領域的全產業鏈條已經形成。

自然, 背靠這樣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 ”隨心診“突出心血管專業特色也就容易獲得客戶的信任了——創立雖然不久, 但隨心診已經先後為新華社、央視網等中央媒體機構職工、以及華夏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大客戶提供健康服務, 並以”樂普健康講堂“的方式, 在社區、養老院等多地開展心血管健康講座。

(隨心診走進央視網開展活動)

(隨心診邀請專家為華夏銀行貴賓客戶舉辦健康講座)

“樂普要做的不是泛泛的陪診服務, 而是有心血管特殊優勢的專業服務, ”樂普醫療媒介運營總監龐瑞這樣說道, “心血管病每年奪走1200萬人的生命,是人類健康的頭號大敵,也是樂普的專精領域,這個領域我們期待能做到最好。”

據瞭解,隨心診的陪診人員以全職的醫學專業人才為骨幹,而非像市場上不少陪診服務那樣全由兼職護士組成。“全職陪診人員經過嚴格的培訓,可以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並且服務品質更容易把握,”隨心診的市場負責人如此表述,“可以說我們更接近’神州專車’的自建自有模式。”

另一點顯著特徵是,隨心診似乎並不著急一上來就鋪開全科,而是主打心血管病相關的三甲醫院陪診服務。“全科我們也有能力做,但是心血管科是我們最有把握的,不管是對醫院和醫生的熟悉程度、還是對相關病人的照料經驗、後續可以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務、乃至出現緊急情況時的應對辦法,都是十幾年積累下來的行業經驗,“隨心診的項目負責人認為,”不是短期內可以被複製的。“

服務細節:隨心診說的“專業陪診“有多專業?

如果說陪診服務的專業化、細分化是未來的趨勢,那麼成敗的關鍵就在於,到底服務可以有多專業?用戶的體驗如何呢?

日前,筆者聯繫上了一位元使用過隨心診服務的黃先生(化名)。黃先生患有多年心臟病,嚴重的時候整晚睡不著覺。在朋友的介紹下,他抱著試一試的心理選擇了隨心診的服務。

“陪診員見面會主動出示工牌,還有服務明細,一項項都列的特別細,“黃先生評價,”給我的感覺很正規。“

另一個讓黃先生感到特別“貼心“的細節則是,對於心血管病病人,隨心診目前提供了免費代掛專家號的增值服務。”幫我掛的是還是一個主任級的大夫,這要是我自己一大早去排隊,估計我是起不來,也排不到。“黃先生苦笑說道。

除此之外,黃先生還向筆者展示了隨心診給他提供的一份“貼心禮包“。只見這個透明的檔袋內,不但附贈了病歷、圓珠筆、PM2.5口罩、紙巾等實用物件,還有一本《心血管病健康養生指南》小冊子。

(黃先生獲贈的隨心診陪診包)

“這些是贈送的,另外陪診人員在和我見面後,還用自帶的設備幫我量了血壓、測了血糖,說是可以更好的瞭解我目前的身體狀況,提供給大夫,“回想起這些細節,黃先生仍然是很有感觸,”以前真沒想過看病能這麼受照顧的。“

(隨心診陪診員配備的樂普電子血壓計)

看完了病,黃先生同樣也收到了隨心診發來的看診提示資訊,裡面記錄了醫生對他的康復建議以及用藥指導。“如果有需要,還能給我提供遠端心電監測的服務;此外還有網上購買保健品的優惠券。這些據說都是他們公司自己的業務。”

(隨心診可為客戶提供的專業遠端心電監測設備)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心診在服務細節處的追求極致,肯定會導致成本的上升,但也反映了其後續的商業邏輯。

“從目前市場上的陪診服務來看,要想單獨賺錢,難度不小。但陪診服務接地氣,能夠創造服務者與患者直接見面的機會,繼而為後續的增值業務提供了可能,“一名業內人士這樣分析道,”俗話說見面三分情,如果人家認可了你的服務,後續二次銷售其他服務的轉化率,會比單純的網路廣告的轉化率要高得多。“

當然,這一邏輯鏈條要想運作通暢,必然對公司的整體實力有很高的要求——把陪診服務作為入口的想法,很多家都想做,但能否做成,取決於所提供後續服務的價值和使用者體驗的黏性。

不妨來看看樂普醫療這一年多來的頻繁落子吧:年初推出同心管家App(心臟支架術後管理軟體)等患者社區、重金打造護生堂慢病管理電商平臺、加碼智慧可穿戴設備、樹立樂健高端體檢中心品牌、落地網路醫院、發展協力廠商基因檢測、佈局金融控股公司……結合這些新興業態,再想想其業已成熟的心血管器械、藥物產業鏈,是不是能看出些端倪?對於現在的樂普而言,線上線下入口的戰略卡位已經開始佈局,而這一盤大棋的走勢,不久就將見分曉。

“心血管病每年奪走1200萬人的生命,是人類健康的頭號大敵,也是樂普的專精領域,這個領域我們期待能做到最好。”

據瞭解,隨心診的陪診人員以全職的醫學專業人才為骨幹,而非像市場上不少陪診服務那樣全由兼職護士組成。“全職陪診人員經過嚴格的培訓,可以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並且服務品質更容易把握,”隨心診的市場負責人如此表述,“可以說我們更接近’神州專車’的自建自有模式。”

另一點顯著特徵是,隨心診似乎並不著急一上來就鋪開全科,而是主打心血管病相關的三甲醫院陪診服務。“全科我們也有能力做,但是心血管科是我們最有把握的,不管是對醫院和醫生的熟悉程度、還是對相關病人的照料經驗、後續可以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務、乃至出現緊急情況時的應對辦法,都是十幾年積累下來的行業經驗,“隨心診的項目負責人認為,”不是短期內可以被複製的。“

服務細節:隨心診說的“專業陪診“有多專業?

如果說陪診服務的專業化、細分化是未來的趨勢,那麼成敗的關鍵就在於,到底服務可以有多專業?用戶的體驗如何呢?

日前,筆者聯繫上了一位元使用過隨心診服務的黃先生(化名)。黃先生患有多年心臟病,嚴重的時候整晚睡不著覺。在朋友的介紹下,他抱著試一試的心理選擇了隨心診的服務。

“陪診員見面會主動出示工牌,還有服務明細,一項項都列的特別細,“黃先生評價,”給我的感覺很正規。“

另一個讓黃先生感到特別“貼心“的細節則是,對於心血管病病人,隨心診目前提供了免費代掛專家號的增值服務。”幫我掛的是還是一個主任級的大夫,這要是我自己一大早去排隊,估計我是起不來,也排不到。“黃先生苦笑說道。

除此之外,黃先生還向筆者展示了隨心診給他提供的一份“貼心禮包“。只見這個透明的檔袋內,不但附贈了病歷、圓珠筆、PM2.5口罩、紙巾等實用物件,還有一本《心血管病健康養生指南》小冊子。

(黃先生獲贈的隨心診陪診包)

“這些是贈送的,另外陪診人員在和我見面後,還用自帶的設備幫我量了血壓、測了血糖,說是可以更好的瞭解我目前的身體狀況,提供給大夫,“回想起這些細節,黃先生仍然是很有感觸,”以前真沒想過看病能這麼受照顧的。“

(隨心診陪診員配備的樂普電子血壓計)

看完了病,黃先生同樣也收到了隨心診發來的看診提示資訊,裡面記錄了醫生對他的康復建議以及用藥指導。“如果有需要,還能給我提供遠端心電監測的服務;此外還有網上購買保健品的優惠券。這些據說都是他們公司自己的業務。”

(隨心診可為客戶提供的專業遠端心電監測設備)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心診在服務細節處的追求極致,肯定會導致成本的上升,但也反映了其後續的商業邏輯。

“從目前市場上的陪診服務來看,要想單獨賺錢,難度不小。但陪診服務接地氣,能夠創造服務者與患者直接見面的機會,繼而為後續的增值業務提供了可能,“一名業內人士這樣分析道,”俗話說見面三分情,如果人家認可了你的服務,後續二次銷售其他服務的轉化率,會比單純的網路廣告的轉化率要高得多。“

當然,這一邏輯鏈條要想運作通暢,必然對公司的整體實力有很高的要求——把陪診服務作為入口的想法,很多家都想做,但能否做成,取決於所提供後續服務的價值和使用者體驗的黏性。

不妨來看看樂普醫療這一年多來的頻繁落子吧:年初推出同心管家App(心臟支架術後管理軟體)等患者社區、重金打造護生堂慢病管理電商平臺、加碼智慧可穿戴設備、樹立樂健高端體檢中心品牌、落地網路醫院、發展協力廠商基因檢測、佈局金融控股公司……結合這些新興業態,再想想其業已成熟的心血管器械、藥物產業鏈,是不是能看出些端倪?對於現在的樂普而言,線上線下入口的戰略卡位已經開始佈局,而這一盤大棋的走勢,不久就將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