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橘紅珠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中藥志》

【拼音名】Jú Hónɡ Zhū

【英文名】immature fruit of Pummelo

【別名】橘珠、橘胎。

【來源】

藥材基源: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us grandis (L.)Osbeck var.tomentosa Hort.的幼小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itus grandis (L.)Osbeck var.tomentosa Hort.2.Citrus grandis (L.)Osbecd

採收和儲藏:春末夏初採收落下的幼果, 曬乾。

【原形態】

1.化州柚 常綠喬木, 高5-10m。 小枝扁, 幼枝及新葉被短柔毛, 有刺或有時無刺。 單身複葉, 互生;葉柄有倒心形寬葉翼, 長1-4cm, 寬0.4-2cm;葉片長橢圓形或闊卵形, 長6.5-16.5cm, 寬4.5-8cm, 先端鈍圓或微凹, 基部圓鈍, 邊緣淺波狀或有鈍鋸齒, 葉背主脈有短柔毛, 有半透明油腺點。 花單生或為總狀花序, 腋生, 白色;花萼杯狀, 4-5淺裂;花瓣4-5, 長圓形, 肥厚;雄蕊25-45, 花絲下部連合成4-10組;雌蕊1, 子房長圓形,

柱頭肩頭狀。 柑果梨形、倒卵形或扁圓形, 直徑10-15cm, 檸檬黃色。 果枝、果柄及未成熟果實上被短柔毛。 種子扁圓形或扁楔形, 白色或帶黃色。 花期4-5月, 果熟期10-11月。

2.柚 常綠喬木, 高5-10m。 小枝扁, 幼枝及新葉被短柔毛, 有刺或有時無刺。 單身複葉, 互生;葉柄有倒心形寬葉翼, 長l-4cm, 寬0.4-2cm;葉片長橢圓形或闊卵形, 長6.5-16.5cm, 寬4.5-8cm, 先端鈍圓或微凹, 基部圓鈍, 邊緣淺波狀或有鈍鋸齒, 有疏柔毛或無毛, 有半透明油腺點。 花單生或為總狀花序, 腋生, 白色;花萼杯狀, 4-5淺裂;花瓣4-5, 長圓形, 肥厚;雄蕊25-45, 花絲下部連合成4-10組;雌蕊1, 子房長圓形, 柱頭扁頭狀。 柑果梨形、倒卵形或扁圓形, 直徑10-15cm, 檸檬黃色。 種子扁圓形或扁楔形, 白色或帶黃色。 花期4-5月, 果熟期9-11月。

1.栽培于廣東化州、廉江、遂溪、徐聞,

廣西南寧及博白等地。

2.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均有栽培。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栽培於丘陵或低山地帶。

資源分佈:1.栽培于廣東化州、廉江、遂溪、徐聞, 廣西南寧及博白等地。

2.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均有栽培。

【性狀】性狀鑒別 幼果近珠形, 直徑4-5cm。 表面黃綠色, 密被灰綠色短絨毛, 先端有花柱脫落痕, 基部有圓形果柄痕。 質堅硬, 不易切開, 斷面淡紅棕色。 氣香, 味苦、澀。

【性味】味酸;苦;溫

【歸經】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行氣導滯。 主飲食積滯;症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9g。

【各家論述】《廣西中藥志》:止渴, 助消化, 除胸中氣滯。 治食積, 症瘕。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