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大葉紫珠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Dà Yè Zǐ Zhū

【別名】假大艾(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白骨風、大風葉(《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大葉紫珠的根或葉。

根, 全年可采;葉, 夏、秋採收。

【原形態】灌木至小喬木, 全株被灰白色長茸毛。 葉對生, 長橢圓形, 長15~24釐米, 寬7~9釐米, 先端漸尖, 基部鈍或楔尖, 邊緣有鋸齒, 側脈12~15對;葉柄長1~2釐米。 聚傘花序腋生, 寬5~8釐米;花序柄長2~3.5釐米;花萼被星狀柔毛, 裂齒鈍三角形;花冠紫色, 略被細毛;雄蕊長突出, 藥室縱裂。 果實球形, 徑約2毫米, 熟時紫紅色。 花期6月。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丘陵、村邊灌木叢中。 分佈廣東、廣西、福建、貴州、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葉含黃酮類、糖類、鞣質、酚類, 氨基酸、有機酸。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苦, 平。

【功能主治】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止血, 止痛, 散瘀消腫。 治消化道出血, 咯血, 衄血, 創傷出血, 拔牙出血, 跌打腫痛, 風濕骨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O.5~1兩。 外用:葉, 研末撒或搗敷。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