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大葉黃楊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Dà Yè Huánɡ Yá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衛矛科植物大葉黃楊Euonymus japonzcus Thunb.的莖皮及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onymus japonzcus Thunb.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切段或樹皮曬乾。

【原形態】大葉黃楊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植株高3-8m。 小枝近四棱形。 單葉對生;葉柄長約1m;葉片厚革質, 倒卵形, 長圓形至長橢圓形, 長3-6cm, 寬2-3cm, 先端鈍尖, 邊緣具細鋸齒, 基部楔形或近圓形, 上面深綠色, 下面淡綠色。 聚傘花序腋生, 總花梗長2.5-3.5cm, 一至二回二歧分枝, 每分歧有花5-12朵, 花白綠色, 4數;花盤肥大。 蒴果扁球形, 徑約1cm, 淡紅色, 具4淺溝;果梗四棱形。 種子棕色, 有橙紅色假種皮。 花期6-7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土壤濕潤的向陽地或庭園栽培。

資源分佈:全國各地多栽培作綠籬。

【性狀】性狀鑒別 莖皮外表面灰褐色, 較粗糙, 有點狀突起的皮孔及縱向淺裂紋。 內表面淡棕色, 較光滑。 斷面略呈纖維性, 有較密的銀白色絲狀物, 拉至3mm即斷。 氣微, 味淡而澀。

【性味】苦;辛;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溫;強筋骨;活血止血。 主風濕痹痛;腰膝酸軟;跌打傷腫;骨折;吐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或浸酒。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