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無法解釋的疲勞意味著有心理問題

被作業壓垮的青少年經常把“累死人了”掛在嘴邊, 被家務事纏繞分身無術的年輕媽媽常常抱怨忙得“腳不著地”, 正在戒煙的人會感慨自己“沒勁兒, 提不起精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來表達疲勞的感覺, 然而, 是不是只存在一種疲勞呢?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疲勞是不是同一回事呢?

在某種程度上, 我們或許可以認為“疲勞”這個詞是一個具有伸縮性的概念, 而事實上, 就在前不久, 心理學家們專門為它推出了一部字典, 來揭開各種形態的“疲勞”。 將“疲勞”擺上桌面大張旗鼓地進行研究, 可以說是一件非常提神醒腦的事,

特別是在當今這個人們總是一味試圖排斥一切倦怠、虛弱和無力感的時代。

很多情況下, 人們的疲勞來自目的明確的持續的努力, 這種疲勞通常被認為是“好的疲勞”;而與此相對的, 還有一種叫做“慢性疲勞”的症狀, 它會讓人變得偏狹、小氣、容忍度下降。 患有“慢性疲勞”的人至少具備以下3種症狀:一是具有強烈的、新出現的或者有明確開始時間的疲勞感, 並且持續超過6個月, 這種疲勞感不是由額外持續增加的工作和勞動引起的, 並且通過休息和減少社交活動也無法得到改善;二是耗費精力後產生不適的感覺;三是無法通過睡眠恢復體力。 根據美國國家醫學院認定的標準, “慢性疲勞”患者至少會出現以下兩種表現中的一種:認知能力下降,

無法保持站立。

睡眠障礙是日間疲憊的首要原因

有1%~3%的人會專門因為疲勞問題前去醫院就診。 在醫生們看來, 引起疲勞感有著身體上的原因, “我們首先試圖弄清楚患者是否正在經歷什麼特殊的事情耗費他的精力和體力。 ”神經科專家阿蘭·奧特雷醫生解釋說, “然後我們要考慮這個人是否有失眠或嗜睡的問題, 因為睡眠紊亂是導致日間疲勞的首要原因。 接下來我們會從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失常、神經或神經肌肉病理等角度入手……如果這些問題都不能確診, 那麼我們會仔細檢查是否是抑鬱症, 不過抑鬱症引起的疲勞通常伴有避世、憂傷、做事拖延、難以投入情感等其他症狀。

單獨研究疲勞本身是很有難度的。 為了更好地對其進行剖析, 或許應該參考與它相反的東西——能量。 與疲勞一樣, 能量也是一個無法定義的詞語, 因為它同樣處於身體和心理的邊界。 對於心理學業界人士來說, 能量就是著名的“力比多”, 也就是佛洛德所提出的性力, 佛洛德把它看作人類一切心理活動和身體行為的動力源泉, 是性本能衝動。 當這種本能的力量遭到抑制時, 人類的生存也會受到阻礙。 在這個問題上, 榮格與佛洛德有很大分歧, 正如法國精神分析學家魏維安·蒂鮑迪所指出的, 對於榮格學派來說, “力比多”更多是“人類在生命進程中表現出來的能量, 並且以憧憬和欲望的形式被人們主觀感知。 ”

如何才能擺脫疲勞的困境

除此之外, “力比多”還體現為創造的欲望, 工作的欲望以及構建生活的欲望。 榮格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都對這一概念進行了闡述, 以便更好地解釋神經官能症患者的問題。 魏維安·蒂鮑迪強調說, “對榮格來說, 人類的整個生命就是一個能量的問題。 因此, 平衡產生於兩個相反事物間的可承受的壓力。 如果一邊能量過多, 就必然對另一邊造成損害——例如職場和感情生活。 對心理學家來說也是如此, 如果我的存在完全在‘思想’維度上運轉, 那麼‘情感’維度就會產生缺陷。 ”

因此, 無法解釋的疲勞可能意味著沒有解決的心理問題;為了自己的完美主義或是為了嚴格遵循規範準則而被困在疲勞的死胡同裡;在經歷了一場創傷或哀痛後,

疲勞就“停留在了原地”;受到來自家長、伴侶、同事的影響;又或者因為背負著別人的重擔……種種原因都會導致一個人的能量被清空, 即使他擁有健康的生活。

如何才能擺脫疲勞的困境呢?對於阿蘭·奧特雷醫生來說, 有3個方法可以讓人們“重拾活力”。 他說:“首先是要接受這種病理, 患者需要明白, 疲勞是身體在表達不舒服, 其他人也應該接受這個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生病了’;其次, 需要尋找當下和以往的壓力來源, 讓自己成為‘自己能量的偵探’, 成為自己能量的源泉;最後, 要相信我們可以重新組織自己的生活, 找到快樂。 ”

如何打敗疲勞, 這大概是一個讓人們永不疲勞的話題。 (夏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