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寶聽力初篩和復篩方案

聽力對人的一生影響都是很大的, 孩子從出生開始, 就應該有一定的聽力, 其實最初在胎兒時期, 聽力就很明顯了, 但是如果孩子聽力不正常, 在出生后的聽力篩查中就可以發現, 如果不確定, 還可以進行復篩, 以便進行及時的治療。 那么, 聽力初篩和復篩方案分別是什么呢?為了詳細的了解, 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聽力初篩方案和復篩方案是什么?

孩子出生后不久, 不僅要進行聽力初篩, 還要進行聽力的復篩, 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聽力篩查, 不知道聽力初篩和復篩方案是什么, 對于聽力有問題的孩子, 聽力篩查是非常重要的, 而不同的孩子, 進行聽力初篩和復篩方案是不同的, 正常分娩和NICU新生兒應采用不同的篩查方案。

1.正常分娩:用篩查型耳聲發射(OAE)或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作為一線初篩工具。 所有新生兒在出院前均應接受聽力初篩;未通過初篩的應在出生42d內進行復篩。

復篩時一律雙耳復篩, 即使初篩時只有單耳未通過, 復篩時亦均應復篩雙耳。 復篩儀器同初篩。

2.入住NICU的新生兒及嬰兒:病情穩定, 出院前應施行AABR篩查, 以免漏掉蝸后聽力損失(如聽神經病)。 未通過AABR測試的嬰兒, 應直接轉診到聽力中心復篩, 并根據情況進行包含診斷性ABR在內的全面聽力學評估。

3.在1月齡內再次住院治療的嬰幼兒(無論住NICU或普通病房):當伴有遲發性聽力損失的可能時(如有換血指征的高膽紅素血癥或血培養陽性的敗血癥等), 出院前應復篩聽力。

4.在聽力篩查時除力求發現已經存在的聽力損失外, 還要通過分析病史和家族史, 了解受試者是否有遲發性聽力損失的高危因素, 可疑者應對其聽力進行定期跟蹤和隨訪。

孩子出生后如果聽不清或聽不到聲音, 在語言發育的關鍵年齡(3 歲以內)缺乏言語和環境聲的刺激, 聽覺-言語鏈就會出現障礙, 這樣會影響他們日后的言語-語言發育。 輕者會導致辯音不清, 重者會導致聽覺言語障礙,

甚至會導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學習困難等一系列問題。 只有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才可以早期發現寶寶的聽力損失;給予及時干預和康復, 減少其對言語-語言和認知發育的影響。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現聽力損失最有效的方法。

聽力篩查是什么?

是通過耳聲發射、自動聽性腦干反應和聲阻抗等電生理學檢測, 在新生兒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靜的狀態下進行的客觀、快速和無創的檢查。 國內外報道表明, 正常新生兒和高危因素新生兒聽力損失發病率的差異較大, 正常新生兒約為1%o~3‰, 高危因素新生兒約為2%~4%。

診斷性聽力評估是什么?

未通過復篩的嬰幼兒, 都應在3月齡接受聽力學和醫學評估, 確保在6月齡內確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聽力損失, 以便實施干預。 即復篩未通過的患兒應由聽力檢測機構進行耳鼻咽喉科檢查及聲導抗、耳聲發射、聽性腦干誘發電位檢測、行為測聽及其它相關檢查, 必要時并進行醫學和影像學評估, 做出診斷。

對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兒童, 應根據可能發生的遲發性聽力損失狀況, 制定個體化的聽力再評估的時間和次數。 對于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但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嬰幼兒, 至少3歲內每6個月進行1次聽力隨訪, 若可疑有聽力損失, 應及時進行聽力學評估。

1.測試時間:出生后3個月-6個月。

2.測試環境要求:環境噪聲低于30dB(A)的隔聲屏蔽室

3.客觀聽力檢測項目包括:診斷性OAE, 1kHz聲導抗測試, 短聲及短純音ABR, AERP, ASSR和骨導ABR等。

4.主觀聽力檢測項目包括:小兒行為測聽(BOA、VRA、PA、PTA), 言語檢測及聽覺-言語發育評估表。

嬰幼兒時期大腦、神經發育都非常嬌嫩, 耳朵也很嬌嫩, 因此, 給寶寶玩聲音很大的發聲玩具, 勢必會對寶寶的聽力造成不利的影響。 此外, 也應讓嬰兒遠離娛樂,或者放爆竹等超高分貝的場所。

可見,對孩子進行聽力初篩和復篩是非常重要的,而聽力初篩和復篩方案多種多樣,不同的人,方案不同,所以具體問題,應該到正規醫院去聽從醫生的建議,醫生會根據孩子的狀況進行適當的初篩和復篩,以便更好的檢查孩子的聽力。

也應讓嬰兒遠離娛樂,或者放爆竹等超高分貝的場所。

可見,對孩子進行聽力初篩和復篩是非常重要的,而聽力初篩和復篩方案多種多樣,不同的人,方案不同,所以具體問題,應該到正規醫院去聽從醫生的建議,醫生會根據孩子的狀況進行適當的初篩和復篩,以便更好的檢查孩子的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