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媽媽如何自我檢測寶寶聽力

導語:新生寶寶給爸媽帶來無盡的歡樂, 默契的兩人世界從此變為溫馨的三人天地。 寶寶每天都在變化, 每天都在長大, 他的一顰一笑讓爸媽激動不已, 細微的舉動都會讓人著迷, 多可愛的小精靈啊!可是, 有的寶寶卻顯得與眾不同, 他對聲音的反應一點也不敏感, 甚至是無動於衷!到底出了什麼事, 寶寶聽力怎麼了?快進行篩查吧。

寶寶聽力的好壞將影響寶寶說話的能力, 更影響寶寶智力的發展。 寶寶越小, 越不容易發現問題, 也就越容易耽擱。 所以, 媽媽切不可小視寶寶的聽力問題。 居家生活中, 如何檢測寶寶的聽力, 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一、行為觀察

家庭自我檢測中, 最常用到的是“行為觀察”, 也就是看寶寶對聲音的反應是否正常。 寶寶的月齡不同, 他在聽到聲響後的表現也是不一樣的。

1、寶寶的正常表現:

一般而言1-2個月的寶寶, 他對較大聲音的反應很強烈,

比如家中的關門聲很大或者有玻璃杯打碎時, 寶寶就會有驚跳的表現;還比如過新年放鞭炮, “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也會讓寶寶嚇得哭起來。

如果寶寶6個月了, 他對聲音的辨別就會敏銳一些, 他的表達也會更清楚。 當寶寶在另一個房間裡哭的時候, 媽媽的安撫聲如“乖, 寶寶, 別哭, 媽媽就來了”之類的話就會讓寶寶安靜下來, 並有可能平息寶寶波動的情緒。

當寶寶9個月時, 他已經可以爬行甚至走路了, 這時, 如果有一個較小的物件如積木等在寶寶身旁落到地上, 寶寶就會上下左右尋聲去找。



2、寶寶的異常表現:

若當寶寶聽力出現障礙時, 他就會有一些與眾不同的表現。 媽媽越早發現, 就越容易進行干預, 也就越容易搶救寶寶的聽力。

媽媽可以注意一下, 如果家裡3個月以下的寶寶對於突然發生的巨響毫無反應;或者到了半歲以後寶寶還不會尋找聲音來源;又或者過了1歲寶寶對於爸爸媽媽講的話無法理解、叫不出“爸爸、媽媽”;甚至寶寶24個月了, 還不能說兩個字以上的短句。

這時, 媽媽可就要特別留意寶寶在聽力上面的發展, 必要的話, 要及時送寶寶去檢測和診斷。

而超過24個月的較大寶寶, 他常表現出的語言障礙及反應遲鈍就比較明顯了, 如:要求別人重複講話;將電視機、收音機的音量調得很高;看電視時歪著頭, 將耳朵靠近電視機;聽不見小鳥叫;對電話鈴聲、門鈴聲無反應等, 這時候媽媽可要及時將寶寶送到相關醫療機構進行診斷、治療。



二、語言發育

1、語言發育的基本描述

寶寶的語言發育, 也代表他的聽力是否正常。 下面的一些描述, 雖然不是絕對對應每個寶寶的, 但也可以作為檢測寶寶聽力是否正常的一個依據, 如3、4個月的寶寶開始發出一些喃喃母語, 當寶寶6個月時, 他說出的就是一些有語調的聲音了。 而當寶寶9個月大, 他就會模仿大人發出的聲音。 若媽媽說“啦……啦……”, 寶寶就會回應“啦……啦……”。 到了1歲, 寶寶開始自主發音了, 他就會有意識地發出“爸爸”、“媽媽”等一些簡短的詞語。

2、寶寶遲說話與聽力障礙引起的說話困難的區別

常有媽媽對寶寶遲遲不肯說話感到疑惑, 而懷疑是不是自家寶寶聽力有問題。 這裡, 我們有一個方法, 可以區別寶寶是否是因為聽力問題引起的說話困難。

1、如果寶寶的聽力有重度障礙, 那他根本就不會講話。 如果寶寶的聽力有輕度障礙, 那寶寶對大人的指示就不會理解, 並會顯得很木訥。

2、如果寶寶的聽力沒有問題, 只是開口的時間比較晚, 那他就會聽得懂大人的指示, 並表現出服從命令。 這樣的寶寶, 只要耐心教導, 說話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