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養生

怎樣每天排便

作為一個健康的人, 追求的就是養生了。 很多人都不喜歡便秘, 如果便秘了, 就意味著身體的毒素無法排出去, 容易造成毒素滯留在體內。 尤其是女性, 一旦便秘了, 皮膚就會變得很差, 這可是要了女性們的命了, 所以, 排便猶如排毒, 堅持每天的排便是相當重要的。

關于排便, 不知道大家是用什么方法讓自己能夠每天正常排便的。 有些人為了能夠排便, 無所不用其極, 連瀉藥也用上了, 其實這種方法是有很大的副作用的, 會使人導致嚴重脫水的現象。

便秘起床時, 在空腹狀態下, 喝一杯冷水或牛奶, 產生的刺激會促進大腸運動。 早餐一定要吃。 為養成排便習慣, 不論有無便意, 每天要在一定的時間入廁。 再有, 一有便意馬上到廁所, 也很重要。 在工作的閑暇時間做做體操, 每周做1~2次的全身運動, 促進血液循環, 使大腸活動, 可消除便秘。 經常泡澡, 血液循環會變好。

在浴缸中按摩下腹部, 產生的刺激有助于引起便意。 急性便秘而有腹痛時腹部脹且硬, 出現劇烈疼痛, 伴有惡心或嘔吐時, 應松開皮帶, 以舒適的姿勢躺下。 這種情況有發生腸梗阻、急性腹膜炎或闌尾炎的可能, 要盡快到醫院接受診查。 若腹部雖有鈍痛, 但臉色較好, 脈搏也正常的話, 停1~2餐仔細觀察。 仍覺疼痛的話, 應到醫院就診。

注意事項2~3天沒有排便, 不必太擔心。 排便次數易被食物或水分的攝取量所左右。 旅行或搬家時環境發生變化, 也容易產生便秘。 盡量避免依照自己的判斷去使用瀉藥。 有時消化道等病也會引起便秘。

有規律的生活, 可以說是順利排便的訣竅。 便秘時, 首先要考慮是否與飲食內容、攝食方法、運動或睡眠等生活習慣有關,

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加強排便力量的運動療法運動產生的刺激, 可促進腸的活動。 運動無需過于激烈, 散步就足夠了。 可以用比平常稍快的速度, 步行約20~60分鐘。 也可以用前屈腿、后屈腿的運動刺激腹部, 或是仰臥, 將腳高舉過頭, 像踩腳踏車一樣進行運動。 促進腸運動的腹部按摩先躺下來, 深呼吸, 讓腹肌緊繃。 再將兩手的手掌相疊, 以畫大圈的方式, 緩慢、輕柔地按摩整個下腹部, 用力無需過大, 按摩1~2分鐘即可。 接下來則要按摩積存糞便的乙狀結腸的周邊位置。 左腰部與肚臍齊高的部位, 有一處突出的髂骨, 沿著髂骨稍稍往肚臍方向挪動一點, 就是乙狀結腸的所在位置。 仰臥時比較容易確認位置。
以指尖稍微使勁按壓, 比周圍硬的部位就是積存糞便的乙狀結腸。 可以先用指尖慢慢按壓約10次, 接下來用掌心按壓乙狀結腸所在位置。 結束后如果再喝上一杯水, 效果更好。 排便需靠多項臟器的配合, 才能正常運作。 正因為如此, 整個過程十分敏感, 生活的節奏稍有變化, 立刻就會表現出異常。 便秘除了造成胃腸的不適之外, 也可能導致肩膀酸痛、情緒焦躁, 對于容貌也有不良的影響。 一旦轉化為慢性便秘, 就很難治愈, 最好能在發展為慢性便秘之前, 排除病因, 早日恢復正常排便。 如果便秘已經轉變為慢性, 則盡量不要依賴藥物, 通過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 減輕胃腸的負擔, 并充分攝取可成為糞便原料的食物纖維。
如果再配合適度的運動, 每天應該可以順利排便。 美國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日本冠狀動脈疾病學會會長阿部博幸在他的的著作《食物是最好的醫藥》中, 還有比較詳細的關于消除便秘、預防疾病的方法, 讀者可以參考。

瀉藥的基本知識瀉藥分為緩瀉藥和刺激性瀉藥。 緩瀉藥副作用小, 可在治療慢性便秘時長期使用。 刺激性瀉藥比緩瀉藥的效果強, 但容易產生依賴, 有時會妨礙自然排便反射的恢復。 因此, 刺激性瀉藥一般在手術前排出腸中的內容物或治療慢性便秘用緩瀉藥沒有效果時使用。 瀉藥按發揮作用的方式可分為三種:借助藥物吸收水分, 增加便量;在大便的形成過程中作用于腸管壁, 使大便的水分不被吸收;刺激腸管黏膜以促進腸管的蠕動。

便秘時可使用醫院的處方藥物。 要使用市售藥的話, 可以選擇甘草、番瀉葉等中草藥, 作用比較緩和, 不易發生腹瀉或腹痛, 依賴性也不會太強。 服用瀉藥時, 先要少量服用, 能使每天或隔天通便。 等排便有了規律以后, 減少服用量, 最后要習慣能夠不借瀉藥的力量排便。 總之, 在飲食療法或運動療法沒有效果時, 才可以借助瀉藥輔助排便。

關于每天排便的方法相信你已經掌握了, 運用科學的方法堅持每天排便, 是養生的一大步, 每天進食那么多食物, 積累了一天的毒素排出體外可是令人痛快的事情。 做到以上介紹的方法, 那么健康將離你不遠了, 也不要再害怕便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