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練氣功時出偏怎麼辦?

練氣功時出偏怎麼辦?及時糾偏才是最關鍵!練氣功的朋友都知道, 練氣功時一旦出偏, 將要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 所以在練氣功過程中出現偏差就要及時糾偏, 糾偏應該找出出偏原因, 生活方面, 包括練功外的一切活動, 諸如工作、家務、勞逸等。


氣功糾偏法:

1.姿勢糾偏。 初練功的人, 問題往往出在姿勢不正確上。 因不能放鬆, 往往出現頭暈、頭痛、脖子痛、後頸發硬、肩背酸痛等, 這是因為拔背用力, 或聳肩斜背、含胸太過所致。 目脹是由於練功中瞪視。 腰胯疼則由於腰胯不能松, 轉腰時轉胯不轉腰, 轉動時用力不自然。 腹實、腹脹則是吸腹用力, 意念太重, 肛腫、肛熱, 甚或大便乾燥, 是提肛用力而不是意到而止。 膝酸是由於蹲時過久, 或曲膝彎度較大。 腳後跟痛, 往往是行式重心放在腳跟上了。 站時應前移後返, 重心由前傳至後, 又由後傳向前, 使兩腳平均,

腳掌前後平均負擔重量。

手勢擺動應一上一下, 分清陰陽虛實, 手掌內面應向身體, 否則向外易致腹瀉、氣虛;手掌若向後劃腰回手則使腰痛;手指指向胸部則會出現氣憋;指向頸面部, 則容易頭暈、噁心、面腫。

練功後立即長跑, 容易氣憋、吊腰、松腿, 硬動作容易岔氣或有其他不舒適感, 造成結氣。 姿勢出偏主要在於糾正姿勢, 關鍵要求站立得平、正、中、直、放鬆;其次要按功法的要求複查、糾正。

2.呼吸糾偏。 呼吸出偏, 往往在於起式中的三噓息法, 未按功法操作。 應查是否在松靜的基礎上, 下蹲長噓, 噓時可留有餘地?常常見到因下蹲幅度大而腿痛;噓氣過長恨不能一下將氣噓淨, 而出現氣憋;吸氣過猛, 不等噓後稍停, 舌舔上牙齦後,

即很快吸氣, 結果是吸不進, 吸後感到氣憋、胸悶、腹脹。 噓、吸時要柔、細、勻、長, 吸後起立時不憋氣, 應適當做自然呼吸。 在糾偏中可以運用吹息強肺法。

3.意念糾偏。 意念導引所以採用數數方法, 是為用簡單的一念代替萬念。 因為練功初步階段要求絕對靜是不可能的, 初學者還是以單純的意守為好。 在練功後, 可以改守外景。 守外景, 要恪守下列原則:

守靜不守動。 例如, 高血壓患者可以守靜謐的湖水, 但不能守起伏的波浪;守近不守遠, 人在北京天壇, 卻去守黃山之松。 如有事急於收功, 意念不易收回, 容易造成精神恍惚不寧。 從病來講, 高血壓(包括其他高指標, 如轉(西安)酶高等)的病人守低不守高, 低血壓(包括其他低指標, 如血色素低等)的病人應守高不守低。

肺病宜守白色輕靈之物, 肝病宜守青色生髮之物。 心病宜守紅色安祥之物。 腎病宜守紫色堅實之物。 脾胃病宜守黃色開展之物。 選外景禁忌選人物, 禁忌想工作, 禁忌由此及彼、連綿不絕, 禁忌想邪淫之事。

意念導引出偏。 還有一種守字句造成的, 如“胸口舒暢氣血通”, 這句話是個好的資訊。 應該問題不大, 但由於這句話涵義中動態大, 陽平上升音又多, 再加上求愈意念過重, 往往感到頭暈腦熱、胸悶腿軟, 可作二田開合式, 調伏陽盛, 以求糾正。

4.驚功。 在練功中受驚, 絕對不許睜眼。 因為一睜開眼睛使受驚之氣更無所歸, 氣滯在那裡就易出毛病, 偏也不好糾。 倘能若無其事地繼續練功, 而且閉目不理, 雖然受了驚,

亂了氣, 但可以用順經導氣的方法解決, 使氣歸經脈, 精神即可恢復。 同時做二田開合, 二田, 即印堂穴和氣海穴, 作升式時, 雙手上提至下腮時吸氣, 這樣做四個或八個二田開合即能解決。 小棍功, 可以通經活絡, 疏通氣血, 也是一套完美的糾偏功。 有部分出偏, 由於補瀉不當, 小棍功也很有效。

5.控制。 自發動功, 動起來後收不了功, 往往一動2~3個小時, 甚至動一天, 使人疲憊不堪, 這時便應控制。

進行語言誘導, 向動者勸告應該收功休息了。 反復誘導, 使其思想上準備收功, 一般即可收效。

指揮收功:指揮動者左手放在中丹田, 如聽指揮, 其右手也會自動複在左手上。 如果動者不聽指揮, 指揮者可用左手將動者左手按于丹田, 同時用右手猛擊動者命門三拳(扣掌),

即可使動者收功。 此法帶有強制性。

如果仍然不能收功, 繼續指揮, 使動者右腳內扣, 右腳尖指向左腳跟。 如動者自己無此能力, 指揮者右手拉其左手, 用腳磕其右腳尖向左腳跟處內扣, 即可收功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