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為啥人老先老腿?知道這五個真相 且行且珍“膝”

我們的膝關節是人體中最大的關節, 當我們平地行走、上下樓和蹲起時, 主要都是膝關節在發揮作用, 膝關節的屈伸是完成上述動作的關鍵因素。

我們每個人的膝關節出現疼痛癥狀的時間會早于其他關節。 到了50歲, 膝關節或多或少有點疼痛, 甚至有些人不到50歲, 就出現了雙膝疼痛。 恰恰迎合了那句老話:“人老腿先老”。 為什么恰恰是這么重要的關節更容易出現老化呢?如果我們知道了個中原因, 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去保養膝關節, 預防老化性關節炎的發生。

真相一

用得多 運動需要控制量

人類在站立位的每一個動作,

都離不開膝關節。 行走、跑步、跳躍、蹲起, 膝關節的作用必不可少。 一般正常人, 每天生活需要的步數為一萬步左右, 還不算鍛煉的步數。 所以膝關節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 就已經是多勞多損了。 如果再有額外的運動, 一定范圍之內有強身健體的作用, 一旦過量則會加速關節磨損老化。

每天雙膝關節至少要屈伸并且是在負重的情況下屈伸10000次以上, 再加上坐位和臥床時膝關節的屈伸活動, 雙膝關節屈伸次數應該在20000次左右。

膝關節這么“辛苦”, 那么熱愛運動的人、想要鍛煉增強體質的人、想要運動減肥的人、糖尿病患者需運動控制血糖的人, 怎么才能控制運動量, 既達到鍛煉的目的, 還不至于加速膝關節的老化呢?

養護方案 我們運動的原則是——因人而異, 因時而異;逐漸加量, 適可而止。

每個人生來體質不同, 骨骼、關節、肌腱、肌肉等運動組織, 以及心肺系統強健程度不同, 能夠耐受的運動量自然不一樣, 也就不能用同一個運動標準來衡量每一個人。 如何掌握運動量的大小呢?主要靠每個人自己的感覺。

進行每一種運動都可以, 運動中身體沒有不適感, 運動后身體各部位沒有疼痛感, 可以有輕度疲勞感, 第二天也沒有過度疲勞、休息不能緩解的感覺, 這時候的運動量就是合適的。 隨著體質的增強, 運動量可以逐漸地增加。 增加后, 疼痛感和疲勞能較快緩解的, 就是我們能夠承受的有利于健康的運動量。

真相二

負擔大 控制體重為它減負

人體活動度最大的肩肘髖膝四大關節中, 膝關節位于低水平, 所以膝關節承受的體重是這四大關節中最多的。

肩關節和肘關節位于上肢, 除了上肢重量幾乎不承擔體重, 所以上肢關節退變的速度較晚, 關節面軟骨磨損程度也相應為輕。 但是膝關節與之不同, 是典型的負重關節, 可以說負重是膝關節的主要任務。 尤其是, 不僅要負重而且還要活動, 比如蹲起時, 股四頭肌強力收縮, 牽拉髕腱, 進而加壓髕骨, 導致髕骨和股骨之間的關節面就要承受遠遠大于平時的負荷。

同理在我們上下樓梯時, 髕骨和股骨之間的關節面軟骨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下樓梯時股骨和脛骨之間的關節軟骨還要承受身體下降勢能的沖擊,

也就是體重加上沖擊, 所以下樓時對關節的損害更大一些。

養護方案既然位置決定了膝關節的負重大, 那么咱們能做的是控制自己的體重。 胖人, 也就是體重大的人, 關節的負荷必然增加。 反過來, 要想降低膝關節的負荷, 就必須減少體重。 把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 膝關節沒有額外的負荷, 老化速度也就會減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 對于體重正常的人, 就沒有必要再進行減重了。 因為, 體重也不是越輕越好, 體重太輕也會影響關節的強度和穩定性。

比如, 體重太輕的人, 容易出現骨質疏松, 那么由骨骼為主要成分組成的關節, 必然強度受損。 具體到膝關節, 骨質疏松會導致內側脛骨平臺的軟骨下骨強度下降,

好比是房子的地基不牢, 軟骨下骨表面的軟骨受力就會不均勻, 進而導致軟骨退化提前。

真相三

結構復雜 避免外傷影響關節牢固性

膝關節的結構復雜, 其由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和髕骨三部分骨性結構組成, 骨性結構表面覆蓋透明軟骨, 起到減少摩擦和緩沖應力的作用, 相互之間形成髕股關節和股脛關節。 脛骨和股骨之間存在半月板, 是一種纖維軟骨墊, 作用是增加活動過程中脛骨和股骨之間的接觸面積, 穩定關節并且分散應力, 減少沖擊力;還有前交叉韌帶和后交叉韌帶, 兩者精妙配合維持膝關節屈伸過程中的穩定, 如果這兩條韌帶有損傷甚至斷裂, 會導致膝關節不穩定, 加速關節磨損老化。

髕骨的遠近端分別連接髕腱和股四頭肌腱, 膝關節兩側還有內側和外側副韌帶。

上述的這些結構, 有一個受損或是退變強度不夠, 都會影響膝關節的穩定性, 進而加速關節老化。

養護方案這一點是改變不了的, 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避免膝關節外傷。 一旦受傷因其結構復雜修復困難, 也不可能完全修復, 必然導致關節的穩定性牢固性下降, 關節老化速度也必然加快。

如果受傷, 就需要充分休養, 盡量做到關節最大程度的恢復, 否則殘留癥狀后更難處理。

真相四

皮包骨 注意保暖別受涼

用“皮包骨”形容膝關節的狀態再形象不過了, 其周圍沒有肌肉的保護。 由于膝關節周圍沒有肌肉, 皮膚韌帶和關節囊等結構的厚度較小, 則膝關節容易受涼。

受涼后血管收縮,必然導致血流量下降,造成關節及周圍結構供養不足,關節磨損后不能及時進行新陳代謝修復,會導致關節軟骨容易磨損,及滑膜水腫發炎。久而久之,膝關節不可逆的損害就形成了。

有人說,歐美人、俄羅斯人、日本人都沒有穿秋褲的習慣,他們的膝關節也沒如何不好呀?其實,這樣做橫向對比也存在一些爭議,歐美人和俄羅斯人的種族體質與我們有較大差別,他們更加耐受寒冷;日本人,從出生開始無論何時都是光著兩條腿的,也許是這樣能夠提早適應寒冷,他們的膝關節血管也適應了在寒冷狀況下工作,而不會受冷收縮。

養護方案我們國人的膝關節不能耐受寒冷,就必須注意保暖,特別是,隨著關節的老化就更需要保暖了。這其實是關節養護中最容易做到的環節。

真相五

關節軟骨不能再生 防患未然及時修復

膝關節里的關節軟骨承受巨大的壓力,沖擊力、摩擦、不穩定、滑膜炎和營養不佳都會影響軟骨的完整,久而久之軟骨會皸裂、剝脫、缺失,而且軟骨一旦損傷到一定程度,則無法再生。

養護方案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關節軟骨受損,或是強化關節軟骨。目前臨床上有補充關節軟骨成分的藥物,比如:氨基葡萄糖類、硫酸軟骨素和硫酸角質素等。在關節軟骨尚處在健康或輕度受損的狀況下有一定的修復作用。這種修復作用有限,且因人而異。

[ 責編:李然 ] 則膝關節容易受涼。

受涼后血管收縮,必然導致血流量下降,造成關節及周圍結構供養不足,關節磨損后不能及時進行新陳代謝修復,會導致關節軟骨容易磨損,及滑膜水腫發炎。久而久之,膝關節不可逆的損害就形成了。

有人說,歐美人、俄羅斯人、日本人都沒有穿秋褲的習慣,他們的膝關節也沒如何不好呀?其實,這樣做橫向對比也存在一些爭議,歐美人和俄羅斯人的種族體質與我們有較大差別,他們更加耐受寒冷;日本人,從出生開始無論何時都是光著兩條腿的,也許是這樣能夠提早適應寒冷,他們的膝關節血管也適應了在寒冷狀況下工作,而不會受冷收縮。

養護方案我們國人的膝關節不能耐受寒冷,就必須注意保暖,特別是,隨著關節的老化就更需要保暖了。這其實是關節養護中最容易做到的環節。

真相五

關節軟骨不能再生 防患未然及時修復

膝關節里的關節軟骨承受巨大的壓力,沖擊力、摩擦、不穩定、滑膜炎和營養不佳都會影響軟骨的完整,久而久之軟骨會皸裂、剝脫、缺失,而且軟骨一旦損傷到一定程度,則無法再生。

養護方案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關節軟骨受損,或是強化關節軟骨。目前臨床上有補充關節軟骨成分的藥物,比如:氨基葡萄糖類、硫酸軟骨素和硫酸角質素等。在關節軟骨尚處在健康或輕度受損的狀況下有一定的修復作用。這種修復作用有限,且因人而異。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