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急性腦梗死

文章導讀

急性腦梗死一般發病於老年人。 老年人一般慢性病纏身, 鍛煉少, 身體機能減退, 有些患者很容易在安靜休息或者睡覺之時突發腦梗死, 嚴重者甚至昏迷不醒。 這些老年人患者平時經常出現頭痛、眩暈、耳鳴、半身不遂等症狀。 如果你身邊有一些老年人, 要經常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 經常詢問狀況, 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有些時候, 有些老年人對自己的一些身體輕微的變化不夠重視, 每次都是覺得休息一下就沒事了。 久而久之, 病情會不斷惡化, 嚴重的話就到達無可救藥的地步了。 那麼, 發現病情應該如何讓患者更好的康復呢?

1、康復應儘早進行

急性腦梗塞患者, 只要神智清楚, 生命體征平穩, 血壓值平穩, 病情不再發展, 48小時後即可進行功能康復鍛煉, 康復量應由小到大, 循序漸進進行。

2、調動患者積極性

急性腦梗塞患者的康復實質是“學習、鍛煉、再鍛煉、再學習”,

要求患者理解並積極投入。 在急性期, 康復運動主要是抑制異常的原始反射活動, 重建正常運動模式, 其次才是加強肌肉力量的訓練。

3、康復應與治療並進

急性腦梗塞的特點是 “障礙與疾病共存”, 採取個體化的方案, 循序漸進。 除運動康復外, 尚應注意言語、認知、心理、職業與社會等的康復。 已證實一些藥物, 如溴隱亭等對肢體運動和言語功能的恢復作用明顯, 巴氯芬對抑制痙攣狀態有效, 由小劑量開始, 可選擇應用。 可樂定、呱唑嗪、苯妥英鈉、安定、苯巴比妥、氟呱啶醇對急性期的運動產生不利影響, 故應少用或不用。

4、強調康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嚴密觀察急性腦梗塞患者有無抑鬱、焦慮, 它們會嚴重地影響康復進行和功效。

要重視社區及家庭康復的重要性。

相信只要積極應對, 病情就會好轉的。 我們需要關愛老人的健康, 時刻關注他們的身體症狀的是否變化。 對於老年人, 需要謹慎用藥, 因為梗塞區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擴大, 還會發生很多合併症。 病情恢復是個緩慢的過程, 對於患者和患者家屬需要以耐心和細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