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板栗殼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吃板栗的時候大家是否有瞭解過, 其實板栗殼同樣也有很多的用處, 有很好的入藥價值, 將板栗殼曬乾燒成炭研末成藥末的話, 用於塗抹一些外傷, 可以起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而且本身它無毒, 有健脾補肝, 強身壯骨的作用, 對於治療腰腿無力, 腹瀉, 疝氣都是比較有效的。

1、板栗殼呈球狀, 形狀略扁, 連刺直徑一般是4~8釐米, 高3~4釐米, 常縱向開裂成2~4瓣;外表面黃棕色或棕性狀色, 密佈分枝利刺, 刺長1~1.5釐米, 密被灰白色至灰綠色柔毛;內表面密被緊貼的黃棕色絲質長絨毛, 底部板栗殼性味和功用有2~3個堅果脫落後的疤痕。 質堅硬, 斷面顆粒狀, 暗棕褐色。 氣微, 味微澀。 以個大、質堅、色黃棕者為佳。

2、中醫稱板栗的有刺硬殼為風栗殼, 具有收斂、祛痰、散結等功效。 常常在臨床醫學方面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咳嗽痰多, 百日咳, 淋巴結炎, 腮腺炎等疾病。 因此, 中醫在診治頸部慢性淋巴結炎、淋巴結核時, 常用風栗殼配夏枯草, 或用桔梗、牛蒡子等清熱化痰藥同治。 將風栗殼三四個燒成炭, 研成藥末, 加純蜜糖適量, 用熱開水調勻後進服, 每日服用2次, 可治痔瘡出血。 用風栗殼藥末塗於外傷患處還可止血。 栗樹皮煎湯內服可治痢疾。

外洗可除丹毒。 栗樹葉子煎湯內服可治哮喘, 搗爛後外敷還可收斂皰腫。

3、中醫學認為, 栗性甘溫, 無毒, 有健脾補肝, 身壯骨的醫療作用。 經常生食可治腰腿無力, 果殼和樹皮有收斂作用;鮮葉外用可治皮膚炎症;花能治療瘰瘍和腹瀉, 根治疝氣。

民間驗方多用栗子, 每日早晚各生食一至二枚, 可治老年腎虧, 小便弱頻;生栗搗爛如泥, 敷於患處, 可治跌打損傷, 筋骨腫痛, 而且有止痛止血, 吸收膿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