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發泡餐盒有何危害?

軟綿綿, 輕飄飄, 遇熱就變形, 風一吹一片白花花……這是大多數人對發泡餐具的印象。 自去年2月, 國家解禁“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生產後,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暗訪了全國近百家發泡餐具生產企業, 發現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存在使用外購回收廢料生產、標準混亂、檢測漏洞、廢棄餐盒無人回收等諸多問題, 給消費者安全帶來極大隱患。

近期,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在華北、華東、華南等地區的調查中發現, 近九成以上的發泡餐具企業在生產中, 使用或添加了外購回收廢塑膠和多次迴圈使用的邊角料。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會長董金獅告訴,

生產發泡餐具本應使用食品級聚苯乙烯樹脂, 這種原料為白色、無味的樹脂顆粒, 但卻發現有些企業使用的是黑色樹脂顆粒, 一般用回收的廢舊磁帶盒、廢舊發泡餐盒、減震塊、保溫板、廣告板等粉碎加工而成。 還有企業為讓廢料生產的發泡餐盒更白亮, 長期添加螢光增白劑。

更令人擔憂的是, 該協會曾多次將廢料及用廢料生產的發泡餐盒送至檢測機構, 按照現有國家標準進行檢測, 結果發現, 這些回收廢料雖感官不合格, 外觀顏色也並非要求的“白色顆粒”, 但其衛生指標卻全部合格, 生產出的發泡餐盒衛生指標也合格。 董金獅擔憂地說, “產品合格不等於原料合格, 產品合格也不等於產品安全。

不良生產企業正是抓住這個漏洞, 大肆使用外購廢料, 執法部門也無法進行查處, 這種現象在解禁後更加不可控制。 ”

董金獅還表示, 發泡餐具的安全性跟食物酸鹼度、是否含油、溫度等有很大關係。 國家規定發泡餐具應在80℃以下使用。 研究證明, 其遇高熱後會變形, 並釋放出有害物質。 因此, 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不能放入微波爐和蒸屜中加熱, 不能盛裝炒菜、麻辣燙、熱湯等熱食。 然而目前市面上銷售的一次性發泡餐具中, 大多數包裝箱上均無任何標誌, 有的甚至沒有生產企業資訊, 且沒有一款產品內有產品說明書。

針對種種亂象, 董金獅認為, 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一次性發泡產品的國家標準, 導致當前情況下發泡餐具無標可依、無法監管。

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儘快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和標準。 企業在無國家標準的情況下, 需要起草標準規範生產和品質, 並向當地質監或衛生部門備案。 同時, 產品包裝標誌中應明確發泡餐具使用注意事項, 如不耐油、不可微波加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