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初秋乾燥重在養肺

在秋天裡, 空氣會相當的乾燥, 人們在這個時候皮膚也會很乾燥, 通常會出現口幹、手面粗糙、嘴唇乾裂等現象, 這些問題也困擾了很多人。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 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的養生秘訣, 那就是養好自己的肺部, 那樣就不再害怕冬天裡的燥氣干擾了。 在初秋裡, 如果人們不把自己的肺部調理得當, 那樣會讓自己的皮膚失去了水潤的感覺。

中醫學認為, 秋季燥氣當令, 為秋季的主氣, 稱為“秋燥”。 由於燥邪傷人, 容易耗人津液, 必現一派“燥象”:常見口幹、唇幹、鼻幹、咽幹、舌幹少津、大便幹結、皮膚乾燥甚至皸裂等症。 秋燥之氣以中秋為界, 又有“溫燥”與“涼燥”之分。 如秋初久晴無雨, 秋陽暴烈, 屬溫燥性質。 深秋初涼, 西風肅殺, 屬涼燥性質。 但無論溫燥、涼燥, 總是以皮膚乾燥、體液缺乏為其特徵。 五行之中, 肺臟屬金, 旺於秋季。 因肺喜清肅濡潤, 主呼吸與大氣相通,

外合皮毛, 與大腸相表裡, 故燥邪最易傷肺, 引起咳嗽或乾咳無痰、口舌乾燥、皮膚乾燥、便秘等症。

沐浴益肺:

中醫理論認為“肺與皮毛相表裡”。 金秋季節經常沐浴有利於促進血液迴圈, 使肺與皮毛氣血相通。 一般秋季沐浴的水溫最好在25℃左右, 洗浴時不宜過分揉搓, 以浸浴為主, 同時也不要使用鹼性過大的肥皂或沐浴露。

食療補肺:

秋季飲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準則。 古代著名的營養專著《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 宜食麻以潤其燥”, 所以秋季要多食芝麻以潤肺燥。 此外, 秋季的膳食還應“少辛增酸”, 即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 多吃一些酸性食品以及新鮮蔬菜等。

粥膏潤肺:

對秋燥症狀明顯的人, 可以通過進補藥粥、藥膏來達到潤肺的目的。

如麥門冬粥(取麥門冬15~30克, 粳米100~200克, 冰糖適量煮食)。 此粥具有養陰潤肺的功效。 梨粥:適宜於口鼻乾燥、乾咳無痰人多食。 貝梨膏(取川貝母粉10克、雪梨汁1000克、阿膠500克, 共蒸食)。 可滋陰潤肺, 治久咳不愈、痰中帶血、鼻中出血等秋燥症。

秋季宜食的養肺果蔬

梨肉香甜可口, 肥嫩多汁, 有清熱解毒, 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 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 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 效果更佳。

葡萄營養豐富, 酸甜可口, 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 生食能滋陰除煩, 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 開水沖服, 治療煩熱口渴尤佳。 經常食用, 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

葡萄制幹後, 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 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大棗能養胃和脾、益氣生津, 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 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 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柑桔性涼味甘酸, 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 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 榨汁或蜜煎, 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甘蔗汁性平味甘, 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 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 有“天生複脈湯”之美稱。 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 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

鮮柿生食, 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 紅軟熟柿, 可治療熱病煩渴、口幹唇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通過上文的介紹, 相信很多人都瞭解了養肺的方法了。 只要大家能堅持養好自己的肺部, 那就不怕乾燥的影響了, 那樣才能活出健康的自己。 在這裡有一個小小的提示, 那就是在秋天裡, 我們不僅要注意自己的飲食, 還要多去運動身體, 然後多吃補肺的食物去進補自己的身體, 讓自己遠離乾燥的困擾。 如果在秋天裡經常咳嗽的人, 那就更要為自己的肺部進補了, 這樣才能使自己不再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