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如何補氣血

對于女性來說補氣血是最重要的, 請問女性如何補氣血了?

氣血不足即中醫學中的氣虛和血虛。 氣血不足的結果會導致臟腑功能的減退, 引起早衰的病變。 氣虛即臟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 氣虛者癥狀為畏寒肢冷、自汗、頭暈耳鳴、精神萎靡、疲倦無力、心悸氣短、發育遲緩。 血即流動于經脈中的紅色液體。 血虛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指血少。 血虛者癥狀為面色無華萎黃、皮膚干燥、毛發枯萎、指甲干裂、視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夢、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中醫認為, 氣可以推動血液運行, 血可以運載氣, 氣血相互滋生,

氣虛則血少、血少則氣虛, 故在中醫臨床上一般是氣血雙補(或稱為氣兩虛、氣血不足)。

俗話說, 藥補不如食補, 氣血不足最好是采用食補的方法, 不過食補貴在持之以恒, 當然, 你也可以去看中醫, 適當吃一些成藥或湯藥調理, 這樣可能會見效快些。 下面給你介紹一些簡單的常用食療方, 可以平時飲食上多注意調理。

當歸燉豬蹄

原料:豬蹄兩只, 當歸50克, 蔥、姜、料酒、花椒、鹽等適量。

制法:將豬蹄洗凈切成大塊, 在開水中煮兩分鐘, 去其腥味, 撈出。 然后再在鍋內加水燒開放入豬蹄, 加入當歸及調料適量, 用旺火燒開, 改用文火煮至豬蹄熟爛。

清蒸人參雞

原料:人參15克, 母雞1只, 火腿10克, 水發玉蘭片1 0克, 水發香菇15克, 精鹽、味精、蔥、生姜、雞湯 各適量。

制作:將母雞宰殺后, 退毛去凈內臟, 放入開水鍋 里燙一下, 用涼水洗凈;將火腿、玉蘭片、香菇, 蔥、生姜均切片;將人參用開水泡開, 上籠蒸30分鐘取出;將母雞洗凈, 放在盆內, 置入人參、火腿、 玉蘭片, 香菇、蔥、生姜、精鹽、料酒、味精, 添 入雞湯(淹沒過雞),

上籠, 在大火上蒸至爛熟;將蒸熟的雞放在大碗內, 將人參切碎, 與火 腿、玉蘭片、香菇擺在雞肉上, 將蒸雞的湯倒在勺 里, 燒開, 撇去沫子, 調好口味, 澆在雞肉上即成 。

歸參山藥豬腰

原料:當歸10克, 黨參1O克, 山藥10克, 豬腰500克, 醬油、醋、姜絲、蒜未、香油各適量。

制作:將豬腰切開, 剔去筋膜臊腺, 洗凈, 放入鋁 鍋內;將當歸、黨參、山藥裝入紗布袋內, 扎緊口, 放入鋁鍋內;在鋁鍋內加適量水, 清燉至豬腰熟透, 撈出 豬腰, 冷卻后, 切成薄片, 放在盤子里;將醬油、醋、姜絲、蒜未、香油等與豬腰片 拌勻即成。

五香牛肉

原料:牛肉2500克, 食鹽90克, 白糖24克, 紅醬油60 克, 姜塊2塊, 蔥結3只, 料酒、茴香、桂皮、紅米 汁各適量。

制作:選用牛肘子部位的全瘦肉, 先按肌肉纖維用 刀直切開后,

切成500克左右的塊, 然后用刀根戳出 一排排刀洞, 四面戳到。 板上先撒上少許食鹽, 將 肉塊放在上面反復推擦, 擦至鹽粒溶化(俗稱出汗 ), 然后放在缸內腌3~4天(夏季腌一天), 經過 多次翻動, 腌至肉紅、硬、香; 將鍋內加水適量, 用大火燒滾(水要多), 投入肉塊, 上下翻動幾次, 撈出刷洗干凈; 在鍋底先放鍋墊, 墊上放牛肉塊, 加入茴香 , 桂皮、蔥結、姜塊、料酒、白糖、醬油和紅米汁 , 在大火上燒滾, 至牛肉變紅色時, 再加入白湯淹 沒牛肉, 放入適量食鹽, 試味后, 加蓋燒至沸滾, 再移小火上燜煮2小時左右, 等用筷子能戳進牛肉時撈出, 冷透后, 按其肌肉纖維橫向切片即成。

荔枝肉

原料:豬腿肉300克, 鮮荔枝肉(凈)100克, 2個雞蛋 的蛋清, 水淀粉25克, 白糖60克, 白醋30克, 食用紅色素一滴,

精鹽、料酒各適量, 植物油1000克(實耗50克)。

制作:把豬腿肉切成2塊, 用刀背敲松后改刀成四 方小塊(24塊), 加入鹽、食用紅色素少許, 蛋清 , 水淀粉15克, 拌勻備用。 把鮮荔枝肉一切兩半; 燒熱鍋放入植物油, 待油燒至六七成熱時, 把豬腿肉一塊塊下油鍋炸至內熟外脆呈黃色撈出, 將鍋中的油倒去, 加入料酒、水100克, 白糖、白醋 、精鹽, 下水淀粉勾芡, 倒入炸好的肉和鮮荔枝肉 翻勻, 淋上少許熟油, 起鍋裝盤即可。

花生米大棗燒豬蹄

原料:豬蹄1000克, 花生米(帶皮)100克, 大棗40枚 , 料酒25克, 醬油60克, 白糖30克, 蔥段20克, 生 姜10克, 味精、花椒、八角固香、小茴香各少許, 鹽適量。

制作:花生米、大棗置碗內用清水洗凈、浸潤;將豬蹄出毛洗凈, 煮四成熟撈出, 用醬油拌勻;鍋內放油,

上火燒七成熱, 將豬蹄炸至金黃 色撈出, 放在炒鍋內, 注入清水, 同時放入備好的 花生米、大棗及調料, 燒開后用小火燉爛即可。

蝦仁魚皮

原料:水發魚皮300克, 鮮海蝦仁100克, 熟火腿絲10 克, 雞蛋清、料酒、精鹽、味精、蔥段、姜汁、水 淀粉、熟豬油、雞湯各適量。

制作:將魚皮切成長6厘米、寬3厘米的塊, 放入沸 水鍋中焊一下, 去掉腥味撈出;將鮮蝦仁洗凈放入碗中, 加精鹽、雞蛋清適 量, 用竹筷子順同一方向攪拌至有粘性時, 放入味 精和少量水淀粉攪勻, 放置2~3小時使之漲透;炒鍋加熱, 下熟豬油, 燒至四成熱時把蝦仁 倒入鍋內, 用筷子劃開, 倒入漏勺瀝去油, 盛入碗 中待用;鍋中留油下蔥段煽至有香味, 放入酒、姜汁 、雞湯。 湯拂后, 將蔥段撈出, 把魚皮倒入鍋內, 加入鹽拌勻,待湯沸后,加入味精,起鍋裝碗,撒 上蝦仁,淋上雞油,撒上火腿絲即成。

當歸黃芪烏雞湯

原料:烏雞肉250克、當歸15克、黃芪20克。

制作:烏雞肉洗凈,切塊,當歸、黃芪洗凈,一齊置瓦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熟。調味服食。

功效:氣血雙補,固腎調精。適用于月經病氣血不足、腎虛者,癥見經期不準,經量少而色淡,神疲氣短,多夢失眠,頭昏腰酸,面色蒼白等


加入鹽拌勻,待湯沸后,加入味精,起鍋裝碗,撒 上蝦仁,淋上雞油,撒上火腿絲即成。

當歸黃芪烏雞湯

原料:烏雞肉250克、當歸15克、黃芪20克。

制作:烏雞肉洗凈,切塊,當歸、黃芪洗凈,一齊置瓦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熟。調味服食。

功效:氣血雙補,固腎調精。適用于月經病氣血不足、腎虛者,癥見經期不準,經量少而色淡,神疲氣短,多夢失眠,頭昏腰酸,面色蒼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