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益氣生津佳品 太子參煲靚湯

太子參, 又名孩兒參、童參。 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 分佈于華東、華中、華北、東北和西北等地, 藥材主產于江蘇、山東,

安徽等地亦產, 目前已被衛生部確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藥材名單”。

《本草從新》和《本草綱目拾遺》所載的太子參, 均為五加科人參之小者, 並非本品。 目前應用的太子參系石竹科植物, 與人參非為一物, 後來發現石竹科孩兒參有類似人參的作用, 因而被冠以“太子參”, 成為一個獨立的中藥品種。

中醫認為, 太子參味甘、微苦, 性平, 入脾、肺經, 有補氣、生津之功, 常用於病後體虛、倦怠自汗、飲食減少、口幹少津, 以及陰虛肺燥、咳嗽痰少等症。 《本草再新》言其“治氣虛肺燥, 補脾土, 消水腫, 化痰止渴”。 《飲片新參》言其可“定虛驚”。 本品有近似人參的益氣生津、補益脾肺之功, 但力量較弱, 是補氣藥中一味清補之品。 藥理研究表明, 太子參化學成分主要含有太子參皂甙A、棕櫚酸、亞油酸、β-穀甾醇等, 還含有糖、磷脂、氨基酸、揮發油及微量元素錳、鐵、銅、鋅等, 有抗疲勞、抗應激作用, 並有促進免疫及延長壽命作用, 太子參皂甙A有抗病毒作用。 現介紹幾則食療藥膳方, 供選用:

銀耳太子參 銀耳15g, 太子參25g, 冰糖適量。 將銀耳泡開, 洗淨, 太子參布包, 同冰糖加水適量燉至銀耳熟, 去藥包飲用, 每日1劑。 可益氣養陰、寧心安神, 適用於心慌、氣短。

百合雙參湯 百合、太子參各25g, 北沙參20g, 飴糖50g。 將二參布包, 同百合水煎取汁, 去藥包, 調入飴糖, 拌勻服食。 可補氣止汗, 適用於氣虛所致的自汗、體虛、氣短、口渴等。

茭白太子參炒鱔絲 茭白、鱔魚絲各250g, 土豆100g, 太子參、生地各10g, 生薑5g, 調味品適量。 將太子參、生地水煎半小時去渣取汁;茭白、土豆洗淨, 切絲, 放入豆油鍋內煸炒, 倒入藥汁, 煮熟起出待用;生薑切絲與鱔絲共炒, 放入黃酒、土豆、茭白同炒至熟,

調入食鹽、味精服食。 可補虛損、利肝腎, 適用于一切慢性病患者的保健食療, 尤其對腎病、肝硬化、尿毒癥等疑難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太子參石斛粥 太子參10g, 石斛15g, 大米100g。 將太子參、石斛水煎取汁, 納入大米煮為稀粥服食, 每日2次。 可益氣養陰, 適用于氣陰兩虛之咳嗽、氣短、肺燥咳嗽及病後體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