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藥妝:有無藥效難確定


新聞背景:藥妝受到很多人的青睞, 因為它所帶的“藥”字給人一種針對性強、效果顯著的暗示作用。 不久前,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要求化妝品宣傳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其具有醫療作用, 還增加了針對網路銷售的監管內容。 那麼, 傳統的藥妝還能不能用?其效果到底如何?
國內藥妝品市場魚龍混雜
藥妝品的概念來源於歐美, 最早提出藥妝品是用於描述具有活性的或有科學依據的一類化妝品, 源於醫學護膚的概念, 兼有藥物治療和美容護膚的作用,
它們也被稱為功能性化妝品或活性化妝品。 1998年, 法國著名化妝品品牌薇姿(Vichy)首次登陸中國化妝品市場, 為中國消費者帶來藥妝的概念。 在我國, 藥妝品指的是以天然成分為原料, 具有針對性較強的療效性化妝品, 其配方精簡且必須完全公開, 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須經醫學文獻和皮膚科臨床測試證明, 且不含公認的致敏源, 較一般的護膚品功效顯著。 藥妝在國際上很流行, 在中國一些大城市也有趨熱表現, 但國內藥妝品質量良莠不齊、魚龍混雜, 藥用護膚品的消費水準與國外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
在大部分消費者眼中, 藥妝品代表了高安全性的護膚品。 不少藥妝產品包裝上都標注了抗敏感等字樣。
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藥妝產品和普通的化妝品相比, 成分都是純天然的, 對肌膚沒有任何刺激性, 尤其適合敏感肌膚。 但實際上, 藥妝是否含有藥物成分沒有檢測標準, 其療效更是不得而知。 藥妝中含有的調理皮膚的成分, 本身具有比較難聞的味道, 而很多廠家會添加芳香植物提取物, 以使產品的氣味聞起來更自然。 但這些添加的芳香植物提取物有可能造成皮膚刺激, 引發過敏反應。

藥妝的作用多是實驗室結果
部分化妝品裡確實添加了一定含量的治療藥物成分, 如維甲酸、果酸、熊果苷等, 這些成分在臨床上, 尤其是皮膚科臨床治療上已經使用很久, 也已經被證實有治療效果。 但是, 皮膚科外用藥物要達到臨床療效對這些藥物的劑型和濃度有很高的要求,
達不到一定的濃度或者劑型不合理的話是無法產生治療作用的。 另外, 如果一種化妝品中為了所謂的療效而加入多種治療藥物成分, 也不排除這些藥物之間發生相互作用的可能。 植物源性成分也是眾多藥妝品中常見的成分, 很多植物源活性成分在藥妝中發揮著美白、營養滋潤、消炎抑菌等作用。 藥妝有效的結論大多是經過實驗室研究得出來的, 仍需進一步實驗以及後續的人體實驗來驗證。
藥妝是一種介於藥品與化妝品之間的護膚品, 其效果應該是有科學證據證實的, 而國內目前並沒有藥妝的產品標準出臺, 所以目前也無法監管和保證藥妝的效果。 部分商家僅僅是往化妝品中加入少量藥用成分便標榜為藥妝,
所以不能盲目聽信國內各種藥妝的宣傳。
特別提示
我國化妝品分類無藥妝
在我國, 化妝品定義中並無藥妝的說法。 目前我國並沒有針對藥妝的批准文號, 國家對化妝品的管理規範中, 對用於染髮、燙髮、祛斑、防曬等用途的化妝品統稱為特殊用途化妝品, 批號“衛妝特”, 而普通的化妝品批號為“衛妝准”。 特殊用途化妝品的申報程式比較嚴格, 投放市場前必須進行產品衛生安全評價, 包括衛生學檢驗、毒理學試驗、人體安全試驗、相關功效成分及使用依據等。 但目前國內藥妝品宣傳的功效已明顯超出特殊用途化妝品的範疇, 如宣傳包括美白、保濕、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
國內藥妝品主要通過藥店銷售, 但安全性及功效性評價缺乏法律監管, 沒有統一標準。 市售藥妝品標籤主要以“衛妝准”字為主, 極少數是“衛妝特”字, 更沒有“藥准字”的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