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養生的第一大補,沒想到是我們天天都要做的事?

《黃帝內經》說:“人臥血歸於肝, 肝受血而能視,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攝。 ”人之目視、足步、掌握、指攝等生命活動的能量, 都是通過睡眠源源不斷地積蓄起來的。

 下面小編我為大家推薦正確的睡眠養生方法:

 一、睡眠時間:

應該在子時(23時至01時)以前上床, 在子時進入最佳睡眠狀態。 中醫睡眠機制為陰氣盛則寐即入眠, 陽氣盛則寤即醒來。 《黃帝內經》中說, 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 稱為“合陰”, 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

二、睡眠姿勢:

古今醫家都推薦右側臥位, 這是因為右側臥可使心臟在胸腔中受壓最小,

利於減輕心臟負荷。 另外右側臥時肝處於最低位置, 有利於肝臟血液的迴圈, 並且右側臥時胃和十二指腸的開口均在下方, 有利於胃腸內容物的排空。 故《老老恒言》說:“如食後必欲臥, 宜右側以舒脾氣”。  

三、睡眠環境:

安靜的環境是幫助入睡的基本條件, 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新鮮的空氣是良好睡眠的保障。 臥室宜在睡前醒後開窗通風, 氧氣充足有利於大腦細胞迅速減輕疲勞。 當然睡覺時幽暗的光和舒適的臥具也會對睡眠有所幫助。

睡眠十忌:

一忌仰臥, 二忌憂慮, 三忌睡前惱怒, 四忌睡前進食, 五忌睡臥言語, 六忌睡臥對光, 七忌睡時張嘴, 八忌睡時覆首, 九忌臥處當風, 十忌睡臥對爐火。

 科學研究證明,

在所有的休息方式中, 睡眠是最理想、最完整的休息, 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勞, 使腦神經、內分泌、體內物質代謝、心血管活動、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 促使身體各部組織生長發育和自我修補, 增強免疫功能, 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所以有“睡眠是天然的補藥”。

 睡覺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晚上睡覺前晚餐不宜過飽, 如果晚餐過飽, 必然會造成胃腸負擔加重, 其緊張工作的資訊不斷傳向大腦, 致使人失眠、多夢, 久而久之, 易引起神經衰弱等疾病。 中老年人如果長期晚餐過飽, 反復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 往往會造成胰島素B細胞負擔加重, 進而衰竭, 誘發糖尿病。

睡眠宜早, 勿過十時。 老年人以八點為正, 勿過九點。 凡交十一時,

為陽生時, 屬腎, 此時失眠, 腎水必虧, 心腎相連, 水虧則火旺, 最易傷神。 千萬勿以安眠藥片助睡。 如在午時, 即上午十一點至一點, 為陰生之時, 屬心, 此時如不能睡, 可靜坐一刻鐘, 閉目養神, 則心氣強。 凡有心臟病者切宜注意, 每日于此二時注意, 則元氣日強, 無心跳腹瀉或小便頻速之病。

現實生活中, 不少人有入睡難, 睡眠品質不高的毛病。 睡眠不好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 如肝火過盛, 睡覺警覺;胃火過剩, 睡覺不安;肝陰不足, 睡覺勞累。 如果晚上睡得過晚會耗殺陽氣, 早上起得過晚會封殺陽氣。 這叫“雙殺”, 對身體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因此, 即使睡晚了, 也要按時起床, 然後中午補個覺, 防止“雙殺”。

感謝您的閱讀, 喜歡的話就上滑關注小編吧!朋友們有什麼看法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