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植入支架並非“上保險”控制好血壓最關鍵

據資料, 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 62%不同程度地存在心血管病或危險因素, 而他們中80%尚未充分瞭解如何保持心臟健康, 也不瞭解高血壓對身體的危害性。

醫學研究表明, 長期的高血壓, 對人體血管的損傷是漸進式的, 血管會慢慢地出現“動脈粥樣硬化”, 而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則是許多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土壤。

治療高血壓病是一項長期的艱巨工程。 心內科醫生在選用降壓藥物幫助高血壓患者降壓的同時, 更關注的是, 要減少高血壓對患者靶器官的損害。 這些靶器官包括心、腦、腎、血管等重要臟器。 血壓越高,

患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風、腎病的機會越多。 許多國際臨床試驗表明:降壓達標是減少心腦血管病發生及死亡的關鍵。 高血壓是多重機制發生的疾病, 因此目前提倡聯合用藥的治療原則, 既可以在降壓機制上互補, 明顯提高降壓療效, 又可以相互抵消副作用, 使用藥更安全。 對於一些患有冠心病的朋友以為植入支架就可以安枕無憂, 其實不然, 控制好血壓非常要緊, 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定期複查不可懈怠

部分患者植入了心臟支架後就不注意複診, 生活也不規律, 其實這是非常不正確的。 出院後的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是隨診的關鍵時間點, 最好回醫院進行血常規、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凝血功能、肌酸磷酸激酶(CK)的檢查,

能住院一兩天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最為理想。 此外, 心臟支架解決的只是一段血管的問題, 並沒有“除根”,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仍然存在, 仍會對血管內壁造成損傷, 所以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需在術後堅持長期服用三類藥, 即降壓藥、降脂藥和抗血小板藥。

裝支架後仍須服藥

植入人體內的心臟支架確實能保障一段時間內該段血管不再狹窄, 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血管內皮有輕微損傷, 損傷的內皮會沿著支架重新長起來。 此時, 血小板又開始“幫倒忙”, 血小板堆集在一起, 在損傷的地方又形成血栓, 可能再次堵塞血管。 所以要用抗血小板藥物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患者應儘早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礎上使用氯吡格雷,

通常需要持續使用至少12個月, 以有效防止缺血事件發生。

隨著藥物塗層支架術後晚期血栓形成的報導增多, 可以考慮延長服用氯吡格雷超過12個月。 他汀類是降脂藥, 對冠心病患者而言, 更重要的是穩定斑塊, 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展。

飲食運動避免復發

當然, 除了定期複診和每天堅持吃藥外, 健康的飲食和適量的運動也是讓冠心病不復發的關鍵。 首先, 要絕對戒煙, 吸煙會加速血小板凝集, 引起心肌缺血, 導致支架植入部位內膜再狹窄。 吸煙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 冠心病與吸煙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用量-反應關係。 第二, 忌多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高鹽、高糖食物。

第三, 忌飲食過多過飽, 暴飲暴食。 第四, 適量運動, 如每天散步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