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急性肺膿腫

概述
肺膿腫是由於多種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膿性感染,早期為肺組織的感染性炎症,繼而壞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組織包圍形成膿腫。臨床特徵為高熱、咳嗽,膿腫破潰進入支氣管後咳出大量膿臭痰。X線顯示含氣液平的空腔。多發生于壯年,男多於女。自抗生素廣泛應用以來,發病率有明顯降低。

病因
急性肺膿腫感染的細菌一般與口腔、上呼吸道的常存細菌相一致,包括需氧、兼性厭氧和厭氧細菌。較重要的厭氧菌有腖鏈球菌、腖球菌、核粒梭形桿菌,產黑色素桿菌、口腔炎桿菌和韋榮球菌等;常見的需氧和兼性厭氧菌為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克雷白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等。

症狀
肺膿腫患者中,有70%-90%的病例為急性起病,且多數有齒、口咽部的感染灶、或手術、勞累、受涼等病史。患者感畏寒、高熱,體溫達39-40℃,伴有咳嗽、咳粘液痰或粘液膿性痰。炎症累及胸膜可引起胸痛,且與呼吸有關。病變範圍大,會出現氣急。同時還有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毒性症狀。如感染不能及時控制,於發病的10-14天,突然咳出大量膿臭痰及壞死組織,每日可達300-500ml。臭痰多系厭氧菌感染所致。約有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偶有中、大量咯血而突然窒息致死。一般在咳出大量膿痰後,體溫明顯下降,全身毒性症狀隨之減輕,數周內一般情況逐漸恢復正常。部分病人緩慢發病,有一般的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咳嗽、咳膿痰和咳血,伴高熱、胸痛等。

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血白細胞總數達(20-30)×109/L,中性粒細胞在90%以上。
痰細菌學檢查:細菌的藥物敏感試驗有助於選擇有效抗生素。
二.X線檢查:
X線呈大片濃密模糊浸潤陰影,邊緣不清,或為團片狀濃密陰影,分佈在一個或整個肺段。或有空腔、液平。
三.纖支鏡檢查:有助於發現病因和及時治療。

治療
急性肺膿腫的治療原則是抗菌和痰液引流。
急性肺膿腫的感染細菌包括厭氧菌,一般均對青黴素敏感,在病程一個月內的患者,經積極抗生素治療,治癒率可達86%。肺膿腫的致病厭氧菌中,僅脆弱類桿菌對青黴素不敏感,而對林可黴素、克林黴素和甲硝唑敏感。抗生素如有效,宜持續8-12周,直至X線上空洞和炎症的消失,或僅有少量穩定的殘留纖維化。
在全身用藥的基礎上,可加用抗生素藥物局部治療,如用青黴素30萬單位稀釋在5-10ml生理鹽水中,先作4%普羅卡因,或2%的普羅卡因局部麻醉,隨後經鼻導管或環甲膜穿刺滴注抗生素至氣管內,按膿腫部位取適當體位靜臥1小時,每日1次。有條件時,可經纖支鏡在X線透視下,將細支氣管導管插入膿腔接近病灶的引流支氣管,直接注入抗生素藥液。
經積極內科治療而膿腔不能閉合的慢性肺膿腫,並有反復感染或大咯血的患者,需考慮作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