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水餃店為節約成本 將病死豬肉送上餐桌

現在很多黑心商家, 為了節約成本, 使用不合格食品, 將各種“美味”送上人們的餐桌;日前, 山東臨沂警方順滕摸瓜斬斷一條病死豬肉供應和生產加工鏈,

5名犯罪嫌疑人相繼落網;以下是詳細介紹, 一起來看看吧。

節約成本

把病死豬肉送上餐桌

2009年3月底, 王明功在臨沂市蘭山區義堂鎮開了一家水餃店。 因生產原料、人工製作等成本節節攀升, 加上附近水餃店越來越多, 競爭日益激烈, 經營幾年也沒有多少盈餘, 曾幾度放棄生意。

今年3月的一天, 顧客李士良向他介紹, 只要縮短豬肉供貨鏈, 從廠家直接進豬肉, 水餃成本就能降下來。 李士良自稱做豬肉生意, 如果需要他可以直接給該水餃店供應新鮮豬肉, 每斤的價格可以低於市場價兩元。 王明功見有利可圖, 當時就拍板訂下100斤豬肉。

水餃店夥計在準備水餃餡時發現, 這批新進的凍豬肉化凍之後,

散發出濃烈刺鼻的氣味, 聞之令人頭暈, 馬上告知老闆王明功。 王明功與李士良深入溝通後才得知, 原來這批肉是病死豬肉, 所以價格才如此便宜。 李士良當場拍板:“只要不退貨價格還可再降。 ”同時, 李士良還向王明功支出絕招, 病死豬肉水餃餡內要多加醬油和味精可以有效“去除異味”、“提升鮮味”, 再加水煮高溫消毒, 即可無毒無害且味道鮮美。

“價格這麼便宜, 而且人家都在用。 ”幾番考慮後, 王明功放棄一切顧慮並與李士良談妥了價格:“供貨價格每斤低於市場價5元。 ”

以次充好

多加味精防止出臭味

為防止顧客吃出臭味來, 王明功在水餃餡里加大了味精量, 先煮了一碗自己品嘗, 發現味道的確不錯, 也沒出現“拉肚子”等現象,

感覺找到了發財秘訣, 高興之餘還專門請人設計了名為“獨美味水餃店”的門牌, 重新裝修門面, 打算大幹一場。

截至案發, 王明功從李士良手裡購買了1000餘斤病死豬肉, 且大部分已包成水餃賣給顧客, 非法獲利近3萬餘元。 (記者余東明王家梁)

5月20日, 民警根據群眾舉報, 在王明功的水餃店當場查獲大量病死豬肉。 當日, 王明功、李士良、張樂義、胡進格、鄭建成相繼落網, 這條加工銷售病死豬肉的鏈條被斬斷。

歸案後, 5名嫌疑人如實交代了生產銷售病死豬肉的不法事實。

經查, 鄭建成自2008年以來, 從附近農村收購病死豬肉3000餘斤, 賣給李士良, 經李士良簡單加工冷凍後再轉售給附近王明功、張樂義、胡進格經營的3家小飯店。

經鑒定, 所查獲的病死豬肉大腸菌群超標,

並檢測出沙門氏菌。 如果食用, 可能造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

相關新聞

2011年7月以來, 福建警方統一行動, 集中打掉6個制售、販賣病死豬肉的犯罪團夥, 查扣病死豬肉及製品130餘噸, 查明涉案病死豬肉500多噸, 病死豬肉製成品如臘肉臘腸等100多噸。

據犯罪嫌疑人交代, 買病死豬肉圖的就是便宜, 正常豬肉每斤批發價10多元, 病死豬肉只要4元至6元。 把病死豬肉加工成臘肉臘腸出售, 消費者很難分辨出好壞。 民警說, 這些制售病死豬肉的作案人員從收購、屠宰、販賣、加工、銷售, 每個環節都分工明確, 有專人負責, 隱蔽性極強。

說“法”加大執法力度從源頭有效治理

辦案檢察官介紹, 很多小飯店為貪圖便宜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病死豬肉,

這種現象不僅暴露出部分餐飲業主唯利是圖、對顧客生命健康置若罔聞, 同時也反映出有關部門對生產銷售病死豬肉的打擊監督力度還不到位。

本案發生後, 蘭山區檢察院及時進行了調研後發現, 9成小飯店的顧客表現擔心病死豬肉“走”上餐桌, 也擔憂病死豬肉確實不易識別, 同時也希望司法機關嚴厲打擊病死豬肉生產銷售犯罪。

辦案檢察官張壽珍認為, 只有從源頭上進行有效治理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從生豬養殖戶和養殖企業病死豬檔案管理、市場肉製品突擊檢查、中小飯店食品原料檢查等方面, 採取有效措施進行防範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