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胃下垂|胃下垂癥狀

【氣虛下陷型】 【肝脾失調型】 【脾虛夾滯型】 【脾胃陽虛型】 【瘀血阻滯型】

胃下垂是指x線檢查中發現胃整體的位置低于正常(站立位, 胃的下緣達盆腔),

同時臨床有一系列消化道癥狀的一種慢性病。 多見于20~40歲的青壯年, 女性多于男性。 胃下垂多與體質因素有關, 是由于胃壁及腹部肌肉松弛的結果。 此外, 十二指腸潰瘍、飽食后立即長途行走或勞動等也可成為胃下垂的發病原因。 其臨床主要癥狀為持續性腹脹腹痛, 多在飯后發生, 進食越多脹痛越劇, 可伴有惡心, 噯氣, 便秘, 嘔吐, 排尿困難等, 女性患者可見痛經, 月經不調, 此外還可產生失眠, 頭痛, 頭昏, 憂郁等一些神經精神癥狀。

胃下垂屬中醫“胃痛”、“胃脹”等病證范疇。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因素體脾胃虛弱, 或思慮傷脾, 以致中氣下陷所致。 根據臨床癥狀辨證一般可分為氣虛下陷、肝脾失調、脾虛夾滯、脾胃陽虛、瘀血阻滯等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