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寒涼體質有什麼症狀

寒涼體質就是中醫中所說的寒性體質, 這種體質的特點是怕冷怕風、容易疲勞, 患者經常會出現面色蒼白的現象。 女性容易是寒性體質就容易痛經。 寒性體質的危害性非常大, 我們要知道這種體質的特徵, 在出現的時候及時的進行調理。 那麼, 寒涼體質有什麼症狀?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體質特徵

具有這種體質特徵的人, 對寒、濕等陰邪的易感性較強, 受邪發病後多表現為寒症、虛症;表證易傳裡或直中內臟;冬天易生凍瘡;內傷雜病多見陰盛、陽虛之症;容易發生濕滯、水腫、痰飲、淤血等病症。

由於本類體質者陽氣偏弱, 長期發展, 易致陽氣虛弱, 臟腑機能偏弱, 水濕內生, 從而形成臨床常見的陽虛、痰濕、水飲等病理性體質。

在《本草綱目》中有這樣的記載:“珍珠, 性寒、味甘鹹, 入心肺經, 具鎮心定驚, 清肝除翳, 生肌解毒之功效。 ”

為了美, 很多女性朋友口服珍珠粉,

如果這些女士經常手腳冰冷, 體寒, 最好不吃或者少吃珍珠粉。 需遵醫囑使用珍珠粉, 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因為珍珠粉含鈣量很高, 補鈣過量, 會造成骨質過早鈣化, 影響身高。

體質調理

體質虛寒實際就是中醫講的陽虛證, 如果夜尿多是腎陽虛,

如大便不成形, 一天二三次且形體偏瘦。

在吃藥的同時一定要加強體育鍛煉, 這樣才能標本兼治。 如跑步、跳繩、陳式太極拳等等。

脾胃虛寒證是由於素體脾氣虛, 或脾虛日久, 波及脾陽, 使脾陽也虛。 或貪食生冷, 損傷脾陽, 導致脾陽虛不能溫暖胃腸, 寒氣自內而生的病證。 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炎、吸收不良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常出現或伴有脾胃虛寒證。

1. 脾胃虛寒證的臨床表現及宜忌食物

臨床表現:

胃痛或腹痛隱隱、喜暖喜按、空腹時痛甚、進食後痛減, 泛吐清水, 納食不香, 精神不振, 倦怠乏力, 手足發冷, 大便溏稀, 舌淡苔白, 脈虛弱或遲緩。

宜食食物:

性溫味甘辛, 具有健脾補氣、溫暖腸胃及祛寒作用的食物, 如秈米、羊肉、雞肉、牛肚、豬肚、鏈魚、草魚、荔枝、辣椒、韭菜、茴香菜、芥菜、肉桂、乾薑、生薑、花椒、胡椒、小茴香、白蔻、紅糖、桃子等。

忌食食物:

性質寒涼、易損傷脾胃陽氣的食物, 如蕎麥、蓧麥、綠豆、豆腐、菠菜、空心菜、茄子、黑木耳、金針萊、萵苣、冬瓜、芹菜、莧萊、茭白、黃瓜、苦瓜、西瓜、柿子、香蕉、枇杷、梨等。

味厚滋膩, 難以消化, 易阻礙脾胃運化的食物, 如豬肉、鴨肉、甲魚肉、牡蠣肉、糯米等。

具有利氣消食作用, 可損傷正氣、加重虛寒的食物, 如山楂、蘿蔔、薤白、香菜等。

2.食療參考方

a. 紅棗秈米粥:大紅棗7枚、秈米50克, 共同于清水中以文火久燉至熟爛, 加入紅糖10克, 熱食。

b. 肚絲湯:牛肚或豬肚洗淨後, 用清水煮沸3分鐘後撈起, 倒去原湯, 再加入乾淨清水文火燉煮至七成熟, 加入適量鹽、料酒、花椒、小茴香再煮, 待熟透後再撈起, 晾至不燙手, 切絲100克, 盛入大碗中, 加入鮮薑三片、味精適量, 將第二次煮肚的湯倒入肚絲碗中沒滿肚絲, 上籠蒸45分鐘即可, 熱食。

c. 茴香菜包子:茴香菜100克、剁碎, 去骨去皮雞肉50克、剁碎, 兩者攪拌均勻, 加入適量鮮薑汁、花椒粉、味精、鹽、香油,

拌勻作餡;以和好的小麥粉發麵擀皮, 置餡于皮中, 捏成包子, 於籠上旺火蒸20分鐘即好, 熱食。

脾胃虛寒型腹痛, 臨床可見腹痛綿綿, 時發時止, 痛處喜按, 得溫則舒, 得熱食暫緩, 腹軟喜按, 面色蒼白, 精神倦怠, 納食減少, 吃多後腹脹, 大便稀溏, 舌質淡, 舌苔薄白, 脈沉弱。 治以溫補脾陽, 緩中止痛。 方選藥用高良薑、乾薑、益智仁、白芍、香附、肉桂、砂仁(後下)、元胡、炙甘草。 水煎, 日1劑, 分3次溫服。 若食欲不振, 加陳皮、焦山楂、神曲;口泛清涎, 加山藥、烏藥;倦怠乏力, 加黃芪、黨參;面黃唇淡, 加當歸、川芎;肢冷便溏, 加附子

是否有胃病,請行胃鏡檢查,以確診.忌生泠凍食物,服溫陽補氣的中藥較好.胃酸多可服制酸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