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女性要重視更年期“功血”

婦女一生依靠卵巢分泌雌激素維持女性特徵, 而卵巢又受下丘腦-垂體的調控, 並支配著子宮。 卵巢功能並非持之以恆

女性在出生時, 卵巢有200萬個始基卵泡, 到青春期只有30萬個, 而婦女一生中一般只有400個左右卵泡發育到達成熟, 其餘的卵泡則逐步枯竭, 當從月經初潮開始至絕經時, 如每個月月經能規律的來潮, 月經總出血量為80ml左右, 經期在7天之內, 說明該婦女內分泌功能一直處於正常狀態。

作為女性, 卵巢功能並非永遠持之以恆, 她受著外在環境因素(如情緒, 氣候, 壓力, 感染等)、內在因素(先天含有遺傳基因突變等)影響。

一般平均年齡在35歲後, 即開始逐步走下坡路, 但萬幸的是卵巢功能的衰退與壽命並非平行地進行。 臨床也可見到即使絕經年齡較晚的人(>55歲)但並不能掩蓋歲月帶來的外貌改變, 而有些卵巢過早衰竭出現閉經的年輕婦女容貌仍可呈花季般美麗。

月而複始的生物鐘現象

要知道即使因疾病原因切除了卵巢的女性, 也不會轉化為男性, 因為除了大腦, 皮膚、脂肪、腎上腺等多種器官和組織仍然可合成雌激素稱為雌三醇, 而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為雌二醇, 當每一個卵泡生長時即含有小量雌二醇還有雄激素, 只有到達排卵時才出現分泌高峰。

排卵後除了分泌雌激素還有分泌孕激素, 後者有拮抗雌激使細胞凋亡作用,

雌激素則使細胞增殖, 當兩種激素達到一定水準時可抑制下丘腦垂體分泌的激素, 下丘腦垂體調控能力下降, 雌孕激素水準下降月經來潮——這是一個複雜的生物鐘現象, 月而複始。

平均45歲進入絕經前期

當婦女步入了絕經前期也即更年期(平均年齡45歲左右), 少數婦女難於每月規律的排卵, 卵泡發育尚未成熟即老化, 新的卵泡再生長, 再老化, 每個卵泡中有少許雌激素, 但不能到達排卵高峰, 不能產生孕激素。

子宮內膜不斷受到小量具有波動性雌激素影響, 子宮內膜血管極不穩定, 極易破裂, 這樣就會出現出血量或多如沖、或量少滴血不止, 月經週期極為紊亂, 如果排除了因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內膜息肉或癌症等因素,

則稱為更年期功能性出血, 簡稱“功血”。

當更年期出現上述現象, 要及時就醫, 千萬不要懼怕診斷性刮宮術, 因為這是當前明確診斷及治療的最佳方法, 婦科檢查及B超只能瞭解子宮形態變化, 有關細胞變化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得出診斷, 依據不同的病理變化方能有的放矢地治療, 刮宮去除了未同步發育的壞死的子宮內膜也達到止血的目的。

所以我們主張應在出血多時行全面徹底地刮宮術, 分別取宮腔及宮頸頸管內膜, 稱為分段診刮術。 應用刮宮術, 可早期發現子宮內膜惡性病變, 及時給予手術治療, 如為“功血”一般病理報告提示子宮內膜以下幾種情況:早分泌期, 增生期, 不規則增生,

子宮內膜簡單型增生, 複雜性增生, 不典型增生。 不典型增生屬癌前變應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必須規範應用

在更年期出現“功血”時, 因缺少孕激素不能對抗體內不斷產生的小量雌激素, 子宮內膜在雌激素影響下增殖, 一旦增殖過度特別是合併有肥胖、糖尿病者極易向子宮內膜惡性病變轉化, 在此階段的“功血”應積極應用孕激素用以保護子宮內膜達到止血的目的。

因孕激素種類繁多, 針對每個個體用量及服藥時間、服藥週期均不相同, 必須在婦科醫生指導下規範應用, 如身體健康, 無內科合併症(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也可應用避孕藥短期治療, 特別是近年來在國內外認為效果最佳的有一種避孕藥,

它的特點不增加體重, 不影響血壓及血糖, 藥物反應輕對更年期及絕經期健康婦女均可適用。

應該說大部分更年期“功血”患者經過正規治療後會逐步好轉平穩過度到絕經期。 僅有極少數患者未能及時診治, 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及病情進一步變化, 只能採用手術治療。

希望女同胞能正確面對更年期的各種反應, 重視並規範更年期“功血”的診治, 健康度過更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