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魂藤的功效與作用
醉魂藤
【出處】始載於《峨眉山植物志》。
【拼音名】Zuì Hún Ténɡ
【英文名】Winged Heterostemma
【別名】野豇豆、老鴉花、對葉羊角扭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植物醉魂藤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terostemma alatum Witht.
採收和儲藏:秋季挖根, 洗淨, 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纖細攀援木質藤本, 長達4m。 莖有縱紋及2列柔毛, 老時漸無毛。 葉對生, 紙質;葉柄長2-5cm, 扁平, 被柔毛, 先端具叢生小腺體;葉片寬卵形或長卵圓形, 長8-15cm, 寬5-8cm,先端漸尖, 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基出脈3-5, 初成翅形, 後漸扁平, 側脈3-4對, 纖細, 先端彎曲。 傘形狀聚傘兵花序腋生, 著花10-15朵;花序、花梗被微毛;苞片和小苞征卵形;花萼5裂,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0m以下的山谷水旁林中蔭濕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南、西南等地。
【性味】苦;平
【歸經】入肝、腎二經
【功能主治】宣壅逐濕;辟穢療瘧。 主腳氣麻木酸痛無力;胎毒瘡疹;瘧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6g。 外用適量, 水煎洗或油煎塗搽患處。
【各家論述】《峨眉山植物志》:治風濕腳氣、胎毒和瘧疾等症。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