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埃及評論員世界盃猝死,猝死其實可以“一救兩防”

受訪專家簡介:

劉興鵬,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心律失常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失常專委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全國委員。 擅長各種疑難、複雜心律失常的診治。 2015年創辦有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 彙聚中國心律失常領域最頂尖專家, 能夠為各類心律問題患者提供個性化、全方位的優質診療。

出診時間:北京朝陽醫院, 每週二下午(專家門診)、週四上午(特需門診)。 河北燕達醫院, 每週二上午。

6月25日, 埃及隊在世界盃小組賽A組最後一場比賽中1:2輸給沙特隊。

就在比賽95分鐘、沙特踢入決勝球時, 埃及體育評論員拉希姆·穆罕默德在埃及國家電視臺的解說現場突感不適, 搶救無效後不幸猝死。

世衛組織定義, 發病6小時內死亡就是猝死。 源於心臟問題的“心臟性猝死”尤其兇猛, 發病1小時內甚至幾分鐘即可斃命。 “心臟性猝死”源於兩大心臟問題:心室停搏和心室顫動(簡稱室顫)。 其中室顫是最大“黑手”, 它導致過90%的“心臟性猝死”。 心律失常疾病中, 室顫絕對是惡性度NO.1, 我國心臟性猝死的每年總人數為54.4 萬人, 居全球各國之首, 絕大部分就因為室顫。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縱然室顫殺氣騰騰, 我們的心律失常專家依然有法化解。 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工作委員會常委、北京朝陽醫院心律失常科主任劉興鵬教授告訴記者:不論患者是突然倒地還是室顫,

都不是真的“猝不及防”, 它們都可以被現場救治甚至預防, 只要你好好運用“一救兩防”:

“一救”:在有效時間內為室顫患者除顫, 挽救成功率很高。

倒在醫院裡的室顫患者無疑是最幸運的, 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除顫搶救, 存活基本沒問題。 而在機場、商場等可能存放有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的地方, 只要病人沒有脈搏、心跳了, 就可以嘗試用AED對其“盲除顫”, 因為90%的猝死都是室顫導致的, 只要及時除顫, 就有很大機會挽回生命。

“兩防”:通過手術中止室顫的發生、破壞孕育室顫的土壤。

防範室顫發生的手術有兩種, 一種是安裝ICD(植入心臟埋藏式複律除顫器), 即將一個公交卡大小、智慧手機薄厚的自動除顫器埋入患者體內,

每時每刻監控患者的心跳, 一旦監測到室顫就自動放電、完成除顫。 可能有時患者自己都沒多少感覺, 一次“室顫-除顫”的生死營救就已經發生並落幕了。 現在還有可以植入皮下(一般是腋下部位)的ICD, 患者體驗更好。 這也是目前室顫治療最主流的方法。

第二種室顫終結術就是消融。 很多人都知道導管消融術可以治療房顫, 但對於非常有經驗的心律失常專家來說, 它還可以用來對付室顫。 具體做法就是在導管引導下, 把發現的室顫引發部位“燒掉”。 劉興鵬教授說, 室顫消融術雖然尚在早期發展階段, 但是它能夠從根本上改善孕育室顫的“土壤”、説明患者擺脫猝死陰影,

應該代表著室顫治療的趨勢。 只是國內外能夠開展這項手術的專家還比較少, 患者如果想嘗試, 一定要找最“高精尖”的心律失常專家。 (健康時報記者 董蕊)